何桂紅
摘要:中職語文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傳途徑,對于中職生和語文教師來說應當認識經典誦讀開展的重要性,在重視素質教育改革以及培養全面發展基礎下,實現經典誦讀在中職語文中有效開展。在本次研究中我們應用實踐調查,文獻閱讀等方法,闡述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的重要性以及途徑,能夠為進一步實現中職語文教學優化發展提供基礎。
關鍵詞:中職語文;中華傳統經典誦讀;價值;途徑
一、經典誦讀的發展現狀分析
我們根據相關資料統計分析,目前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經典誦讀已經得到了優化發展,能夠表現出積極向上的趨勢。相對于中職傳統經典誦讀活動積極展開的局面,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并沒有有效開展經典誦讀課程,主要是由于大多數中職并沒有將經典誦讀作為語文教學體系的一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中側重于教材中一些經典文本閱讀,以及相應的語句的理解,缺乏經典誦讀的拓展,同時在語文考試中基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側重于文言文、短文的翻譯,而忽視學生對于文本的誦讀。除此之外,學生本身對于經典作品誦讀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自主性,同時缺乏教師的引導,這種情況下不利于經典誦讀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開展。
二、經典誦讀在中職語文開展的價值分析
在當前教育部高度重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具有一定的優勢,能夠實現經典誦讀是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首先,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中職語文教學的目標,根據語文新課程改革標準,提出當前中職語文課程偏重于義務教育階段,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側重于語言知識應用,語言學習方法的掌握,審美,探究能力,德育教育的滲透,然而對于經典作品中的語言文字可以通過長期堅持閱讀和品味,進一步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同時經典作品的內容通常是極具作者思想情感以及對于人生的體驗,同時一些優秀的作品中詞句能夠規范學生的用詞以及便于優美詞句的積累,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具有積極作用。除此之外,開展誦經典誦讀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能夠為語言素材積累提供重要平臺。學生在經典誦讀過程中可以將一些精美或者富有哲理性的佳句和文段進行記憶,并且應用于日常的寫作中能夠提高寫作水平。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經典誦讀對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能夠塑造學生的人格經典作品,是長期發展的智慧結晶,也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承載著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在眾多經典作品中很多都是蘊含著價值觀,道德品質以及人格理想的,學生在經典閱讀誦讀中也會被作者理想抱負和觀念所影響,進一步實現陶冶情操,樹立人格理想,比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一種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的情懷。這對于中職生來說能夠健全學生的人格,同時還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意志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經典作品誦讀也是對傳統文化和精神的傳承,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基于5000年的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為本質的,一個國家需要進行文化傳承,如果缺失文化,那么國家就會陷入萬劫不復。在當前文化多元化發展的情況下文化已經作為衡量國家發展的重要指標,相對于政治,經濟,軍事等一些硬實力來說,文化軟實力對于強化世界對民族的認知,展現了自身魅力,能夠引發世界與國人的共鳴。青少年作為國家未來發展棟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承者,然而當前處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職生越來越傾向于西方文化,而且西方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都對中職生產生較大影響,而在中職教學中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相對較少,很多學校幾乎不會開展經典誦讀這種主題活動,從一定程度上會出現文化斷層的問題。根據調查顯示這種文化斷層主要集中于80,90以及00后,為避免出現文化斷層問題,作為中職職校來說需要重視中華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教師需要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對于文化認同感,將傳統與現代文化進行融合,不斷開闊視野,豐富內涵,能夠使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傳播。
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傳統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每個時代都有其繼承和發展,作為與時俱進的青少年,生活在源遠文化古國中,不僅是社會發展的未來力量,同時也是文明的傳承者。在當前受到外來文化和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沖擊背景下,使傳統文化受到了挑戰,青少年能夠接觸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少,而且伴隨很多非物質遺產逝去,使傳統文化生存一度遭遇困境。在學校中我們很少能夠聽到百家經典誦讀,也很難看到愿意與先賢進行交流的學生,有些甚至在慢慢淡忘先哲賢人。基于新世紀挑戰下,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強化新一代對于傳統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使其能夠擔負起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向世界范圍內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基于世界多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會在世界舞臺上相互影響和滲透,文化體現的是軟實力,能夠潛移默化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學習思維,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觀念。比如孔子學院在韓國掛牌成立之后,緊接著世界各國也相繼成立孔子學院,開設中文學習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課程的學習,也吸引了很多外國學生。孔子學院作為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傳承,能夠迎合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能夠主動走出去并向世界范圍內推廣優秀文化,強化世界各國人民對于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了解,同時中華文化也能夠滋養有效中華兒女走向世界,實際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和熏陶。
三、開展經典誦讀的有效途徑
我們結合目前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經典誦讀所存在的問題,并闡述了傳統經典作品的重要性,對于教師來說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開展經典誦讀,進一步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貫徹落實經典誦讀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開展教育培訓。不斷提升教師對于經典誦讀的重視度,對于學校和相關教育工作者來說應當正確認識經典誦讀對于學生全面發展,教育以及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并且能夠基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根據新課程標準,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能夠推動中職語文教學實現深化改革,實現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同時作為學校來說還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引進優秀教學經驗,能夠構建國學經典課程體系。
進一步促進語文教學與經典誦讀的融合,此外還可以通過教育培訓機制,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幫助教師樹立經典誦讀活動意識,提高其對于經典作品的理解掌握,能夠為經典誦讀活動開展奠定基礎,進一步引導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使其教育作用實現最大化。
塑造經典誦讀環境,搭建經典誦讀平臺。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環境對于教學有效性以及教學質量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職語文在開展經典誦讀時需要以學生為主體,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誦讀氛圍,搭建平臺,比如學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以及綜合分析中職生的身心特點,可以為學生創設學習社團,包括古詩文,國學經典,禮儀等社團,通過社團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對于經典誦讀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學習主動性,同時基于校園文化建設能夠為學生創設古典文化社區,可以打造書香校園,不斷強化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高度認知,并且存在傳統文化自豪感,確保經典誦讀活動能夠順利開展。
構建校本課程。在中職階段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可以通過與中職語文教學作為主要活動途徑,學校需要將經典誦讀列入教學體系中,能夠實現語文教學與誦讀活動的融合,在不影響學生課業情況的基礎上,實現語文課堂的延伸,進一步構建經典誦讀課程。首先需要培養學生對于經典誦讀的興趣,強化語文核心素養和思想道德品質,不斷規范學生讀書行為和讀書思考,確定誦讀目標,其次還需要豐富誦讀內容,不斷挖掘經典作品,體會作品中蘊含的情感思想,能夠豐富學生精神世界,可以通過探知作品的結構布局,創作手法,修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言能力,同時可以將地域文化與經典誦讀進行融合,提升課堂特色,強化課程的靈活性。
引入有效的課堂評價。比如可以將學生參與經典誦讀的積極性,閱讀數量,態度,能力作為衡量標準,從教師,家長,學生角度綜合評價進一步發揮經典誦讀的價值。整合教學資源。整合利用教學資源對于中職開展經典誦讀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無論是利用網絡,生活經驗或者語文教材開展誦讀資源的收集,對于豐富誦讀內容,提升誦讀教學的靈活性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時采取多種方法的利用整合,包括微課,慕課,遠程教育,游戲等都能夠激發學生對于經典作品誦讀興趣,提升活動的有效性。
小結
總而言之,為確保中職語文教學實現經典誦讀的有效開展,需要將中職語文教學與誦讀活動進行融合,為學生搭建誦讀平臺,同時還需要對教師進行教育培訓,提高教師對于經典誦讀的重視程度。
參考文獻
[1]李雪敏. 初中語文經典誦讀課程開發研究[D].
[2]趙雪蓮. 初中語文教學中實踐國學經典誦讀的途徑[J]. 甘肅教育, 2018(6): 49-49.
[3]王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誦讀及育人功能之研究[J]. 學周刊:上旬,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