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梅 朱玉芳
摘? 要:當前新形勢下,高等教育面臨諸多矛盾和問題,要實現教書育人的有機統一,必須堅持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基于專業視角,分析了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鮮明特征,提出了以課程教學為主要途徑、課外教師引導為重要途徑、機制改革為質量保障的“課上+課外”兩手抓的有機融合途徑,體現了教育內容從“理論到實踐”、教育時間從“課上到課外”、教育質量從“機制到工作”的全方位有機融合途徑。
關鍵詞: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08-0157-03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many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rganic unity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we must insist o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ecessity and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nclass + outofclass" which takes curriculum teaching as the main approach, extra-curricular teacher guidance as the important approach and mechanism reform as the quality guarante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approach shows educational cont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educational time from course to extracurricular,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from "mechanism to work".
Keyword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rganic integration
當今社會已進入高速發展,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專業教育日新月異。這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全新的挑戰,為了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跟上專業教育的步伐,改變工作中出現的諸多矛盾和問題,最大限度的拓展教育空間,開創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須高度重視專業教育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近年來,國家也一直重視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文)中明確指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指出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論文,從專業視角出發,以專業教育中無縫銜接、有機一體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分析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鮮明特征,以此來探索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一、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大學生就讀于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目標側重于人才專業方面的科學知識、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目標與專業培養目標不同。2018年9月,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就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明確指出了人才培養目標,指明了人才必須德才兼備。要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教書、育人”兩個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設計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養計劃,實現全方位育人。
(二)摒棄“重專業教育,輕思想政治教育”錯誤觀念的迫切需要
唐代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指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明確了自古以來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從當今高等教育的視角來看,教育實施方案稱為大學生培養方案,既包括專業教育也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兩者并存,但是兩者又相對獨立、各自為陣。首先兩者的課程在設置上是獨立的,其次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又各自為陣。從學生方面來看,無論學習什么專業,在課堂教學中,專業教育均遠遠多于思想政治教育。從專業教師方面來看,教育改革過程中,專業教育的課堂教學不斷壓縮,而知識內容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卻不斷的更新、增加,在教學中難以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且部分專業教師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太宏觀太空洞,對大學生只是簡單的引導作用,沒有太大的教育意義,故而不需要有機融合到專業教育中來。由此,在教育工作中即部分專業課教師和接受教育者中即部分學生,形成了“重專業教育,輕思想政治教育”的錯誤觀念。再者,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必定帶來思想政治課程大班制,幾個班級、甚至不同專業一起上課。師資不足,教師忙于應對教學,沒有充足的時間進修、進行科學研究,導致師資質量和教學質量均無法保證。這進一步加劇了錯誤觀念的形成和深入影響。
這種錯誤觀念,違背人才培養目標,直接導致培養出的人才具有思想意識問題,輕則可能傷害自己或他人,重則影響甚至危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這必將要求我們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都要抓,且二者要共同協作、有機融合。
(三)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必然選擇
2018年大學校園迎來“00”年的大一新生,他們是21世紀的第一支新生力量,他們是伴隨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進而成長的一代,他們見證了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從數字時代到智慧時代,他們接觸了不斷涌現于各個方面的各種新名詞,如“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素養”、“生態文明”、“自媒體”等等。
在這種科技快速改變生活、改變世界,知識快速更新、生產形態多元化的時代,給當代大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機遇使得他們形成了新一代的大學生時代特征,他們思想活躍、個性突出,勇于接受且善于接受新鮮事物。挑戰則來源于諸多的社會矛盾和問題,以及諸多消極、落后的負能量。在機遇和挑戰并存且不斷發展變化的時代,要保持正確選擇,要健康成長,大學生必將積極的、主動的依據“專業知識和思想意識”兩個方面,即以思想意識為導向、以專業知識為基礎,進行分析、判斷、選擇。專業知識來源于專業教育,思想意識來源于思想政治教育,這必然要求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
二、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明特征
(一)中國特色
當今世界上存在著將近200個國家,不同的獨立國家,無論其國家的政治體制、階級利益如何,都代表著自己國家的利益,其教育都是為自己國家服務的,由此不同國家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目的、內容等都不相同。美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首席代表,代表美國資產階級的利益,教育反映了美國資本主義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是為美國服務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代表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人民行使掌握學校教育的權利,是為中國服務的。科學無國界,為人類服務,但國家存在。所以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時,不同的國家要依據自己國家的實際國情來實施。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習近平于2018年9月10日進一步強調,推進教育改革,加快補齊教育短板,讓教育事業中國特色更加鮮明。
(二)素質教育信息化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推動了知識經濟、信息化社會的到來,促進了全球一體化的進程。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育的內容、手段、結構以及發展速度等。我國現行的是素質教育,強調核心素養,是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科學素養,樹立人本教育與終身學習的觀念,注重并強化國際意識、和平意識、民主意識、人權意識的教育[6]。我國的教育內容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增加新知識、新技能,教育手段是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教育手段,如多媒體教室、智慧教室,課堂教學加入了視頻、圖片、三維、虛擬現實等。作為接受教育的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互聯網學習和成長的一代,他們經歷了從傳統教育到智慧教育發展演變的教育信息化不斷推進的新時代,嘗試了信息技術提供的嶄新學習手段和學習方法。
(三)專業特征
我國高等教育分為文、理、工、農、醫、管理等不同的學科門類,不同的學科門類里面又分為多種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專業,具有不同的知識內容、課程性質、學習特征等,即使相同的專業,也有各自的側重、優勢和專業特色。如旅游管理專業,設置于商學院、經濟學院的,專業特色側重于旅游產業經濟方面;設置于地理學院、林學院的,專業特色側重于生態旅游或規劃設計等。
不同的專業差別較大,相同的專業也各具特色。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必須依據專業特征和特色,找出蘊含其中的特有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挖掘出不同專業中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獨特的銜接點、切入面。既然是有機融合,二者融為一體,那么融合的途徑、方法和內容,必定受專業限制,具有專業特征。
三、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一)課程教學是有機融合的主要途徑
專業教育的主要表現形式為課程教學。課程教學分為理論課程、實踐課程2個方面的教學。理論課程教學主要是講授專業理論知識,存在銜接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但僅僅是提及、涉及到。實踐課程教學,是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活動中的過程,在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屬于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首先實踐課程本身就是利用專業知識,從專業角度出發去發現社會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在此過程中肯定涉及到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吃苦耐勞的堅強意志、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以及銳意創新、奮發向上、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等。這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其次,實踐教學,學生是主體,是學生較獨立完成的學習過程,學生的參與度特別高,且實踐教學在整個的專業教育過程中占有一定的時間優勢,為有機融合提供了全面滲透、相互促進的有利條件。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論課程教學中的提及、涉及與實踐課程教學中的發揚光大、全面滲透、相輔相成,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完美融合、有機一體。
(二)課外教師引導是有機融合的重要途徑
大學里學生最多的時間是課外,課外時間包含平時無課、周末、假期等,所以課外的時間理應成為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課外單純依靠大學生,獨立實現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因受自身限制,有一定的困難,理應需要教師的引導。
從課上到課外,教育時間獲得了最大限度的拓展,有機融合形式也更加豐富多彩,主要有以下幾種。1. 特殊的培養計劃。如林學專業中的《卓越林業工程師培養計劃》,實行“導師制”,優秀的學生選擇指導教師,參與指導教師的科研工作,因材施教或者與校外企事業單位聯合對學生進行培養。2. 專業教師引導下的科學研究活動。如,目前幾乎每年都舉辦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獨立進行專業實踐調研、項目選題、項目設計和項目實施。3. 大型主題活動。如社會服務,每年暑假都有大學生志愿者“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就是在帶隊教師的引導下,充分利用大學生的自身專業來服務于地方社會,滿足社會需求的社會活動。
(三)機制改革是有機融合的保障
目前,國內高校對教師的考核評價,以科研和教學為內容,以論文、項目、獎項、著作、評教等為指標,沒有重視到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量。若教師真正厲行教書育人的職責,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評教能夠體現出來,但是僅僅用這一個籠統的指標來說明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量還遠遠不夠。
由于存在“重專業教育,輕思想政治教育”的錯誤觀念,再加上考核評價機制上的不重視,直接導致了專業教師只想忙于自己的科研和專業技術知識的教授工作,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即教書和育人的脫節,這種社會現象迫切需要考核評價機制的改革。機制改革,應從有機融合的內容、深度等工作量為內容,以制訂衡量的量化指標為目標,把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機制上得以證明,是有機融合質量的有力保障。只有機制上的改革和完善,才能引起教師對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提高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發現并深入挖掘專業教育中隱含著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催化二者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有機融合,實現教書育人的有機統一,保證教育工作的高質量,開創人人育人、處處育人的全面育人新局面。
綜上所述,中國高等教育要把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有機融合、實現“教書育人”的統一。必須遵循時代新要求,瞄準人才培養目標,依托中國國情,緊緊圍繞當代大學生的特征,調動全員育人的積極性,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柳逸青,王鑫,劉曉,等.高校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剖析與路徑探索[J].高教學刊,2018(6):141-143.
[2]王宇凡,孫軼斌.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創新融合模式探索[J].高校輔導員,2017,47(6):25-28.
[3]田忠利.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的實踐與思考[J].高教研究,2017(6):47-48.
[4]張守連.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的專業教育問題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4,242(11):77-80.
[5]楊現民,余勝泉.智慧教育體系架構與關鍵支撐技術[J].中國電化教育,2015,336(1):77-84.
[6]杜森,魏建培,劉興順.時代特征對當代教育理念的影響及其表現[J].泰山學院學報,2003,25(2):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