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社會經濟水平的持續領先,群眾的生活水平達到了一定高度,物質的滿足和基本的精神生活已經遠遠達不到他們的要求,隨之而來的,是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更高追求和渴望。豐富地、多樣性地文化生活也就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其中,免費的公益性文化服務活動更是得到他們的青睞。新時代背景下,公益性文化服務要怎樣開展已經成為文化單位改革探索的重點。
關鍵詞:文化服務;公益性;供給關系]
一、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概況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們文化工作者應該怎樣發展群眾滿意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是當前我們必須思考的一個重點。文化館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是做好國家宣傳和培訓工作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提供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是其基本工作職責。公共文化服務的特點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其中,公益性是公共文化服務區別于其他文化服務最主要的特征,是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前提和保障。均等性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要求,要讓普通群眾都能享有參與、獲得的權利,惠及全民。2017年3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作為第一部為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而頒布的法規,體現了國家對公共文化的重視,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視。
二、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特征
(一)生活性
它與群眾的生活緊密相連,貼近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輸出的公共文化產品必須來源于群眾的生活,這樣才有帶入感,作品使群眾親近。
(二)多樣性
因群眾的年齡、性別、喜好、職業、文化層次、地域等的不同,因此公共文化服務的品種具有多樣性。我們在提供文化服務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分類供給。
(三)持續性
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不是短期的次拋型服務,而應該是長久性的服務。群眾需要日積月累的接受優秀演出、文化培訓講座等熏陶,才能得到審美和精神思想上的提升,否則公益性公共文化供給服務就會無功而返,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達不到服務的有效性。
三、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發展的一些思考
基于國家的重視和支持,在提供的公益性服務的基礎上,避免群眾審美疲勞,我們的重點應該怎么抓什么工作,怎么抓?我認為采取什么樣的路徑和措施是當前工作的難點。
(一)通過本地特色文化的創新發展,推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提升
文化的關鍵在于特色,文化的生命力也在于特色。由于公共文化服務對象所處的區域不同,接受的文化服務必須是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與本地人文傳統、歷史文化相結合的,是與本地區群眾生活息息相關,樂于接受并認同的文化。前期必須開展廣泛的調研,匯集本區域“特色文化集錦”,全面地搜集整理各類獨具特色的文化。把群眾參與性高、利于打造的特色文化利用起來,組織骨干力量對其進行打造,待成熟后,將作品推廣到公益性培訓班或組織下基層演出等。以我們江津區為例,特色文化一直具有獨特的魅力?!盀I江之夏”群眾文化廣場活動被評為全國特色文化廣場活動;“群眾文化活動周”每年開展時間長達5天的不同主題演出展覽活動;“石蟆清源宮廟會”“江津楹聯習俗”“白沙鬧元宵習俗”“塘河婚嫁習俗”等民俗等每年也會開展相應的活動,群眾參與性很高。因此可以將民俗活動的素材綜合起來,改編或打造成精品節目,在每年“濱江之夏”“群眾文化活動周”“總分館展演”等舞臺上呈現給觀眾。2017年“塘河婚俗”已經被改編成現代川劇,在我區的劇場、“江公享堂”文化大院、學校和基層村社進行了20場次的巡演,反響十分好,既傳承了優秀民俗文化,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給予其時代感。
(二)利用購買服務的方式來輔助實施解決供求不平衡
在群眾需求大幅提升,現有編制人員較少,提供服務已不能滿足大眾需求的情況下,為了解決供求之間的矛盾,可以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來輔助實施公益性公共文化的開展。這樣既減少了人員不足帶來的困擾,又可以增進社會文化團體參與文化服務的積極性。
(三)建立館辦團隊,成立文化志愿者志愿庫
利用文化事業單位的場地、師資等資源,招募社會文藝團隊。社會文藝團隊成員有一定的文藝基礎,團隊擁有基本的燈光音響和道具等設施設備,可對招募到的團隊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提升和包裝,對節目的策劃和編排進行指導,表演藝術性上進行專業培訓,使其具備群眾性演出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招募文化志愿者,除文藝方面的志愿者外,有針對性地結合創衛生區、創文明城區、扶貧、法治等重點工作,招募醫生、社區工作者、黨校講師、法律工作者補充其他門類志愿者,讓其逐漸成為文化服務團隊最好的補充力量。一次關于健康保健講座、法治講座、扶貧經驗、廉政教育講座,都能讓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得到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務意義重大,志愿者能在各項公益文化服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進一步推進文化志愿者服務工作,從而為公益文化服務注入生命與活力。
開展豐富多樣且健康有益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是文化工作的重點之一,也是實現公共文化社會功能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文化事業單位作為國家文化工作的載體,必須通過提供各種培訓、演出、展覽、閱讀、參觀等多種服務內容來體現其公益性,并實現自身的價值。
多類型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不僅推進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完善,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到文化發展成果,還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文化,享受服務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