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琴
摘要:目的:通過這次試驗觀察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中的臨床效果,為之后的兒科護理提供更多的借鑒經驗。方法:在這次試驗中,選取在2019年3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兒科護理的患者52人作為本次試驗對象,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將52人分成兩組,每組26人。一組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主要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這組稱為觀察組;一組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入非語言性溝通,這組稱為對照組。試驗結果的分析標準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治療依從性,一個是家長的反饋。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在使用常規護理方法的觀察組中,孩子的治療依從性明顯提高的有13人,家長對護理反饋良好的有9人;在常規護理中加入非語言性溝通的對照組中,孩子的治療依從性明顯提高的有21人,家長對護理反饋良好的有23人。結論:從以上數據中可以明顯看出,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中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在之后進行兒科護理的過程中可以考慮繼續使用。
關鍵詞:兒科護理;非語言性溝通;常規護理
引言:
在進行兒科護理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很多方面,比如孩子的身體恢復情況,心理情況,醫生建議等。醫院方面應該對兒科護理方法不斷進行改進,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健康。本文主要針對兒科護理中非語言性溝通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一.資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
在這次試驗中,選取在2019年3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兒科護理的患者52人作為本次試驗對象,在52名試驗對象中,男性有26人,所占百分比為50%;女性有26人,所占百分比為50%,降低了性別因素對試驗的干擾。試驗對象的年齡在8歲~1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1歲。經過醫院方面的調查,發現有29名試驗對象,在日常生活中非語言溝通交流進行的比較頻繁。
(2)方法
在這次試驗中,主要有三個階段的工作需要進行:實驗前準備工作階段,試驗正式進行階段,試驗后續工作階段。接下來進行具體的分析:
①試驗前準備工作階段
在試驗正式開始之前,還有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需要進行。醫護人員首先要對試驗對象的身體數據進行記錄,方便和試驗結束之后的身體數據進行對比。在將試驗對象的身體數據記錄完成之后就需要對試驗對象進行分組,在進行分組的過程中首先要確保試驗對象的知情權,試驗對象的年級比較小,所以醫護人員可以向實驗對象的監護人簡單介紹一下這次試驗的內容和大致流程。讓其明確觀察組和對照組的不同:觀察組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主要使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對照組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在觀察組的基礎上加入非語言溝通。在進行分組的過程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尊重病人的意愿,在分組完成之后試驗就可以正式開始了。
②試驗正式進行階段
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工作是不一樣的。觀察組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主要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按時督促患者用藥,提示一些注意事項等,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觀察組沒有出現問題。對照組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除了要進行常規護理外,還要和患者之間進行非語言性溝通。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用表情語言讓患者更好的理解醫護人員想要表達的意思;和患者之間進行更多的眼神交流,讓雙方都能夠充分明白二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在囑咐患者用藥和注意事項的過程中,適當的對語調進行改變,讓患者能夠明白醫護人員所要表達的重點;在和患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恰當的使用一些手勢,提高二者的溝通效率。在這次試驗中,對照組的成員積極配合,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
③試驗后續工作階段
在試驗結束之后,醫護人員應該對患者的身體數據進行再次檢查,進行記錄并且和試驗開始之前的身體數據進行對比。征詢患者及其家長的治療反饋,將其作為試驗結果分析的重要一部分參考。在進行數據分析的過程中,主要是利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以χ2檢驗驗證組間差異,以t檢驗驗證組間差異;以P<0.05作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經過對試驗數據的整理,結果大致體現在以下表格中:
從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在使用常規護理方法的觀察組中,孩子的治療依從性明顯提高的有13人,所占百分比為50%,家長對護理反饋良好的有9人,所占百分比為35%;在常規護理中加入非語言性溝通的對照組中,孩子的治療依從性明顯提高的有21人,所占百分比為81%,家長對護理反饋良好的有23人,所占百分比為88%。
三.討論
從這次試驗中可以看出非語言性溝通對于兒科護理還是很有效果的,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兒科患者一般年齡都比較小,如果護理方式太過死板可能會使得患者對護理工作出現抗拒,在傳統護理方式中適當加入一些非語言性溝通,可以減少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心理隔閡,讓護理工作變得更加簡單。
四.結語
護理工作本身就是比較困難的,兒科護理的護理對象比較特殊,因此難度就更大的了。所以醫院在之后的護理工作中要不斷尋找更加有效的護理方法,提高護理工作水平,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健康。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中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在之后的兒科護理中可以考慮進行大規模使用。
參考文獻:
[1]王歡歡. 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作用[J]. 母嬰世界,2015(14):428-428.
[2]彭方敏. 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分析[J]. 醫學信息,2014(26):627-627.
[3]張璐. 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7,28(5):621-622.
[4]李霞. 非語言性溝通式護理模式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2017,21(6):694-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