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福
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病理完全緩解的影響因素。方法:以37例新輔助化療病理完全緩解的乳腺癌患者作為觀察組,以37例非病理完全緩解的乳腺癌患者作為對照組,調取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患者基線資料、病情、治療情況的差異。結果:觀察組年齡、絕經、病理淋巴結陽性、ER或PR陽性、HER-2陽性,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腫瘤直徑、蒽環類藥物劑量、0.85~1.0mg/m2、>1.0mg/m2、紫杉類藥物劑量、0.85~1.0mg/m2者、>1.0mg/m2、化療周期,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患者腫瘤直徑、化療藥物劑量、化療周期為影響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病理完全緩解的主要因素。臨床應根據患者的病情,適當增加化療藥物劑量,延長化療周期,改善臨床療效及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病理完全緩解;影響因素
前言:乳腺癌為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患者癥狀以乳頭溢液、乳房腫塊等為主。發病后,行根治術聯合新輔助化療的方式給予治療,可抑制病情進展,延長患者的壽命,病理完全緩解率較高。但臨床研究發現,仍存在部分患者難以達到上述療效。為改善疾病的治療效果,本文于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隨機選取37例新輔助化療病理完全緩解者作為觀察組,分析了病理完全緩解的影響因素,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37例新輔助化療病理完全緩解的乳腺癌患者作為觀察組,患者年齡(38~57)歲。以37例非病理完全緩解的乳腺癌患者作為對照組,患者年齡(X±X)歲,兩組患者年齡段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調取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從基線資料(包括年齡、月經情況2項指標)、病情(包括腫瘤直徑、病理淋巴結、ER或PR、HER-2共4項指標)、治療情況(包括蒽環類藥物劑量、紫杉類藥物劑量、化療周期3項指標)3方面出發,對比兩組患者的異同,根據對比結果,分析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病理完全緩解的影響因素。
2 結果
2.1 患者基線資料對新輔助化療病理完全緩解的影響
2.2 患者病情對新輔助化療病理完全緩解的影響
2.3 治療情況對新輔助化療病理完全緩解的影響
3 討論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提升,乳腺癌患者數量顯著增多,女性健康已受到了嚴重的威脅[1]。乳腺癌發病后,給予新輔助化療,效果較好。臨床研究發現,新輔助化療可使乳腺癌患者疾病治療有效率提升至70%以上,其中,10%~20%的患者可達到病理完全緩解。與未達到上述治療效果者相比,化療后病理完全緩解者,無進展生存期更長,壽命同樣可有效延長[2]。但本文研究發現,患者的病情、治療情況等因素,均可對病理完全緩解造成影響,導致部分患者的新輔助化療效果不盡人意。
通過對本文研究結果的觀察發現,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病理完全緩解的影響因素如下:(1)基線資料:患者的年齡、有無絕經,均為影響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的主要因素。(2)患者病情:腫瘤直徑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的影響較大,隨著腫瘤直徑的增加,治療難度逐漸加大,疾病的治療效果也將有所降低。為改善患者的預后,新輔助化療期間,針對腫瘤直徑較大者,臨床應考慮于根治術后適當增加化療藥物的劑量。治療期間,應囑患者依從復查,以及時發現腫瘤轉移及復發的風險,使患者的預后得以改善。(3)治療情況:隨著蒽環類以及紫杉類化療藥物劑量的增加,以及化療周期的延長,乳腺癌患者病理完全緩解率可顯著提升。為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預后,延長其壽命,臨床應以患者的病情為參考,適當增加化療藥物劑量,延長化療周期,積極預防化療所致不良反應,改善疾病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患者腫瘤直徑、化療藥物劑量、化療周期為影響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病理完全緩解的主要因素。臨床應根據患者的病情,適當增加化療藥物劑量,延長化療周期,改善臨床療效及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秦威,李林,王楠.分子分型與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保乳手術率和病理完全緩解率的相關性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18):3286-3289.
[2]張嶺,王玨,陳銳.紫杉醇與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在HER2陰性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的療效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8(06):807-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