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寶云
摘要:目的 為了調查護理人員在面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時的風險管理使用。方法 選定2017年1月至6月將納入寧夏人民醫院的77例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7年7月至12月72例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被選為哺乳期監測組。通過記錄以及對風險管理的分析、治療和滿意度相關的風險評估。結果 觀察組的副作用發生概率百分比為1.39%,對照組的差異顯著,在統計學意義上(p <0.05)其值小于10.13%。觀察組護士的滿意度為97.22%,高于對照組百分比,其比值為(87.34%)。其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 心血管疾病重癥監護患者護士的風險管理可以降低護理相關風險,從而增加患者的滿意度,從而進一步改善護士與患者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心血管;重癥患者;護理風險;管理
心血管癥狀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心絞痛、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時,某些風險因素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有可能損害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為其改進風險管理,盡可能的降低死亡率且告誡患者康復后的各種注意事項。風險管理是與識別、評估和處理為一體的綜合。是現有潛在的醫療風險相關的管理流程,用以減少金融風險、醫療風險以及不必要的損失。有一些錯誤的護理管理可能會危及患者的生命。本研究將調查風險管理如何給心血管疾病患者帶來更大的幫助,以更好地控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發病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據統計,在2017年1月至6月,不同年齡階段的79名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被選為我們診所的對照組:平均年齡在50-88歲之間的43名患者中(67.02±5.13)男性20例,女性36例,高血壓危象2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有21例,急性心力衰竭有20例,惡性心律失常有 14例。選擇了觀察組的72名患者接受心臟治療,其中包括2017年7月至12月期間的40名男性和32名女性。平均年齡53~90歲(67.11±5.24),高血壓21例,急性心肌梗死17例,急性心力衰竭19例,不規則心律失常15例。兩組之間的總體數據間具有可比性(P> 0.05),無顯著差異。
1.2方法
給對照組建立統一的護理管理制度,按照責任制明確護理人員的分工,履行護理職責。觀察組制定了如下管理規定:(1)配置合格的風險管理團隊。每個團隊選定高級護士作為領導以及團隊成員需具有多年臨床經驗的護士組成。護理風險管理團隊確認并分析過去的不足,在整個團隊內制定預防措施,并進行小組討論以將其納入管理層,用以治療相關風險。(2)不斷改進護理管理機制。護士培訓風險管理團隊為心血管治療患者提出了應急預案的準備工作。例如,在急救護理醫療能力方面如何預防跌、昏厥等;護士應提高自身的護理技能,定期進行護理評估組織。風險管理團隊組織該部門的護士服務,以研究癌癥啤酒花和事故預防規定等法律法規。不斷增強法律知識、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并嚴格遵守標準程序,并用適當的治療方法,來降低治療風險。
1.4統計學處理
我們可以使用統計軟件SPSS 24.0進行數據分析,也可以用速度單位表示計數數據。
通過兩項試驗進行對比,測量數據以x-s表示,p <0.05對于使用t檢驗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狀況比較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31,P=0.024)。
2. 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士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它顯示出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p <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人們的健康指數在不斷的降低,同時使其健康也越來越令人擔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對于患者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與此同時,一些負責照顧嚴重血管疾病治療的年輕護理人員可能因缺乏經驗而錯過一些細節。這導致母乳喂養問題的“錯綜復雜”。一些外在因素也會影響患者的康復并威脅他們的生命。因此,采取具體措施控制與心血管重癥監護相關的風險,并防止異常病癥的發生。護理風險表明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也會發生各種副作用的潛在風險。通過識別、評估和管理。將現有的醫療相關風險用以有效降低未來醫療保健相關高風險案例的頻率。醫生和患者因醫療相關風險而產生的風險傷害也減少了。與護理相關的風險發生率主要取決于三個方面:(1)護理人員:在心血管醫學中,專業護士水平高,心臟病發病率高,在很多情況下,情況危險。如果護理人員無法確定評估的風險和準確性,則可能會延遲救生方案。(2)患者:患者在住院時沒有的到調節。例如,在抑制階段,他聲稱要離開他的床。他拒絕在規定的時間服藥并取消護士的監測。從而心電圖的實際情況不明確,而增加潛在的危險。(3)雙方之間的溝通:內科醫生工作緊張,壓力大,暴露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中,并承受著直接或間接影響身心健康的巨大壓力。結果,情緒變化和工作流程與惡意情緒相結合,影響了與患者工作的溝通質量。這些復雜的意圖與患者相關的護理任務未能得到正確執行,風險也會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徐振輝.淺析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分析及對策[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3(7):177.
[2]梁小琴.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探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