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川
【摘要】:電腦音樂作為一種強有力的教學手段,已經在高職音樂教學中普及開來,它給音樂教學帶來了很多便利。不僅完善了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學效率,還培養出優秀學員,讓學生不再是學習課本上死板的東西,而是能夠靈活運用,并且激發學生創作的火花。同時,還促進了教師自身的成長。
【關鍵詞】:電腦音樂;音樂教學;視聽合一
電腦音樂是電腦技術與音樂的結合體,使學生與教師在音樂的教與學過程中可以與現代化技術接軌。電腦音樂教學可以打破傳統的板書教學模式,為教學節約時間,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同時還可以打破課堂劃分的界限,使得課堂教學中的理論課與操作課可以相輔相成,提高教學效率。除此之外,電腦音樂不僅可以完善和輔助教學,還可以讓教師拓寬自己的音樂知識面,自我訓練不斷提高。
一、完善教學手段
(1)突破傳統教案弊端。在傳統的教學備課中,教師對于備課資源十分頭痛,除了在自己僅有的幾本參考書中找資源,就是要泡圖書館找資源,往往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還徒勞無功,很多優秀的教學案例僅憑簡單的文字介紹,完全表達不出其中的韻意。但是引用了電腦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可以為課堂教學內容提供廣泛的依據。不僅如此,有些音樂案例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在現場為學生示范,教師還得在課前準備大量的音樂器材,在示范的過程中還可能會出現錯誤。這不得不讓教師在課前花更多的時間。然而,電腦音樂只需在計算機上安裝幾個簡單的小插件,就可以代替笨重的各種樂器并且可以保證示范音樂的準確無誤性。傳統的教案在備課問題解決后,還得面臨板書的難題。筆者在教學中,對于板書問題深有體會。音樂教案很大部分內容是樂譜,在板書的過程中需要占據很大的位置。為了完成下面的板書內容,不得不迅速擦去,這導致了很多學生無法完成筆記的記錄。更頭痛的,就是板書譜面規整、清晰問題。教師在黑板上吃力地寫著,學生有時還看不清,既浪費了教學時間,又使得教學效果不好。
(2)打破課堂劃分界限。傳統的課堂教學內容只是按照教材劃分的章節按部就班教學,對于一些相互關聯的教學內容,由于受到課堂時間、學生知識面等的限制也不得不分開教學。例如:和弦、節奏等教學內容。對于課堂內容劃分問題,筆者感觸最深的就是理論課與操作課的劃分。理論課內容都是些純理論知識,讓學生聽著乏味,提不起精神;而對于一些操作內容課卻又是讓學生反復、機械地訓練著指法、簡譜之類,也會讓學生失去興趣。筆者通過對教學經驗的總結,在教學過程中運用MIDI軟件,將課堂內容進行合理調配,將相關的知識內容安排在一起教學,使得知識更連貫,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并且在教學中讓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得操作課有理論知識作指導,理論課有實際操作作為依據。
二、提高教學效率
電腦音樂的應用擺脫了傳統的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學習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可以從更多方面檢查自己學習的成果,發現問題,使得學習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例如在復調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利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一直存在一個難點,學生難以聽見自己的發音,更難以看見自己的發音過程。通過電腦音樂,學生可以仔細觀察出自己的發音部位與方式,從而檢查問題、糾正錯誤,電腦音樂可以做到傳統模式下不可完成的視聽合一效果。
在對學生音準的訓練課程中,電腦音樂有著較大的優勢,它的音高準確性好,不用像鋼琴之類的樂器需要時常進行調音。并且電腦音樂有豐富的伴奏音,在聽覺訓練方面,不再是局限于音高節奏上,而是可以調動更多的音樂聽覺,實時進行節奏、層次以及音色的轉換。對于音色方面,電腦音樂單從GM音色來講,其中有管弦、流行、民族等多種音色,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運用電腦音樂技術,學生可以對自己在聽覺上有疑惑的地方,進行反復、放慢、加快播放,再也不會受教師在鋼琴演奏時稍瞬即逝的時間限制。此外,學生還可以將教師的教學案例拷貝回去慢慢感知和理解。例如:傳統的和聲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筆者利用電腦音樂技術分別從備課環節、課堂教學做足文章。首先,筆者通過專業的電腦音樂軟件制作出以樂譜為中心的視覺元素,配以準確的音響效果和邏輯性強的文字的優秀課件,然后在教學中彌補和聲音樂抽象性的缺陷,充分發揮視聽同步教學手段,使學生看著樂譜、聽著音樂,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三、促進教師成長
電腦音樂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也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音樂修養。教師可從無限的網絡資源獲取更多的音樂資源,并對其進行深入學習,將一些網絡音樂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形成先進的音樂理念和音樂知識傳授給學生。除此之外,會將電腦音樂運用于音樂教學中就必須掌握諸多電腦音樂技術,教師不得不豐富自己的電腦技術與音樂知識等。音樂視唱課教學中運用電腦音樂技術 視唱課作為一門音樂專業基礎課,是學習音樂的必修課程,而且也是走進音樂世界的必須由之路。學習者通過進行視唱技能、音樂聽覺及音樂素質的全面訓練,從而能進一步掌握音樂語言的諸多要素,并提高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傳統的視唱教學中常常是孤立的聽寫單音、音程、和弦、節奏、旋律等,引發不了學生的激情和興趣。然而隨著電腦音樂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音樂理論課程能應用電腦音樂技術來授課,它通過將電腦音樂技術MlDl和多媒體系統應用到高師視唱教學中,來逐步提高學生的視唱水平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是上課前通過電腦多媒體系統對視唱曲目進行編程,并在課堂上反復播放,通過音程的比較、聽辨、視唱、音階的比較、聽辨、視唱等方法,便于教師對學生進行近距離輔導。二是教師在若干視唱曲目中挑出部分曲目,讓學生體會不同音色和伴奏風格在視唱中的作用。三是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對視唱聲部的聽辨,使學生獲得從音色、節奏到音樂情緒的立體的多方位的音樂感知,并借助電腦音樂軟件Auralia,使學生逐漸領悟視唱軟件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四是讓學生自己通過電腦技術任意編曲并及時播放,然后教師根據教學要求進行修改,使曲子的速度、力度、音色、音高、協奏等符合整個曲子的演奏效果。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電腦音樂在音樂教學中廣泛運用,并且有著其極大的優勢,使得傳統的音樂教學在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方面發生變化,為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創作音樂作品開辟了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崔亨玉.淺議電腦音樂服務于音樂教學[J].中國民族教育,2009(6).
[2]王春萌,牟新.電腦音樂時代的和聲學教學[J].音樂創作,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