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時代,先進科技應用改變了社會信息傳導格局,全球化趨勢日漸顯現,形成了我國多元文化生態格局,一定程度上為西方資本主義滲透與影響創造了間隙。在這樣的環境下,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勢在必行,是堅定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基本,而紅色文化資源則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對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概述,著重就其有效踐行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程 紅色文化資源 教學運用
引言:紅色文化資源在歷代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下形成,記錄著中華民族的革命、建設與發展歷程,不僅作為珍貴的歷史資源,更是優質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新時期,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的植入與應用,發揮了巨大作用,是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路徑,相關方面的課題研究備受關注。
一、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概述
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多年的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并在革命精神的渲染下,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即紅色文化。紅色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國大地,是牽引著五十六個民族的精神走向,具有明顯的政治性、開放性、時代性、育人性等特征。在整個紅色文化的形成過程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動開展提供了有效支持。具體而言,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的運用,豐富了該類課程教學資源構成,其背后牽引著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論精髓,同時紅色文化資源強大的感染力和濃厚的精神內核,還有利于提升大學生道德情操、愛國情懷和民族熱情等,是將之培育為合格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的有效路徑。
二、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健全保障機制
在我黨的不懈努力與追求下,富有中國韻味的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邁入了深化發展階段,并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發揮著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植入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高校、黨政機關以及社會結構等多方教育力量的協同支持,成立專門的紅色文化資源研究機構,深入挖掘其中精神內涵,以引導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基于此,高校自身亦需深刻意識到紅色文化資源非凡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并結合實際情況,適度加大改方面的建設投入,建立完善的制度、物質以及環境保障機制,全面推進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具體而言,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動員全校力量共同參與,制定科學的紅色文化育人實施方案,同步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明確各環節實施要點及注意事項,最大限度地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利用價值。此外,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作保障,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有賴于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支持,激發思政課教師的能動性。
(二)開發校本教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同時強調道,“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文化資源作為我黨的優秀精神沉淀,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尤其珍貴,滋潤著一代又一代青年成長。高校作為人才培育主陣地,其關重任務是“立德樹人”,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對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勢在必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則提供了良好的載體支持。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可視作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運用的有效推進,應注重校本教材開發,指導系列工作開展,并提高最終教學質量。紅色文化本身有著十分豐富的資源典藏,并且其形成與發展有著清晰的歷史脈絡。因此,在思想政治課程紅色教材的開發上,高校應注重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群體特征,以敘事的方式再現我黨精神風采,使之感受濃郁的情感渲染,并主動深入其中。同時,高校尤其要加強對本土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通過學生耳熟能詳的名人、事物等,激發他們的紅色文化學習熱情。
(三)創新踐行方法
紅色文化資源的先進性、育人性以及民族性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在屬性相契合,其運用有著極大的自由度,在進一步豐富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內容的同時,為之提供了更多方法創新機會。長期的實踐經驗表明,科學的方式方法運用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方式方法單一,一味地強調理論知識灌輸,影響了學生參與情趣,并弱化了其理解水平。對此,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應注重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植入,在明確各階段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將紅色事跡與理論講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故事為先引,促進學生互動討論,引導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論內涵,潛移默化中轉化為其內在品質。同時,依托多媒體教學,通過圖片、影像、視頻等多樣化的紅色文化資源,形象地呈現思想政治理論內涵,降低學生理解難度,并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除此之外,互聯網時代,面對多元文化生態沖擊,高校還需注重搶占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開發紅色文化功能板塊,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支持。
結語:總而言之,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的運用十分重要和必要,是踐行習近平指導精神的重要體現,其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應依托完善的保障機制,注重紅色文化校本教材的開發,并結合大學生群體特征,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科學運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各方面價值效能。作者希望學術界大家持續關注此課題研究,從不同維度提出更多有效踐行策略。
【參考文獻】:
【1】郭素蓮.“大思政”視域下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究[J].領導科學論壇,2019(05):88-92.
【2】莊超.論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開發利用[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7(10):168-169.
作者簡介:劉余(1984-),女,河北衡水人,碩士,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