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杰禮
摘要:班主任教師充分地掌握并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民族特征,就能夠在促進民族關系和諧發展的同時,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班級管理工作;班主任;民族關系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在我國幅員遼闊的土地上分布著大量的少數民族同胞,他們由于地理環境的地域差異和民族的個性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族特征。我結合多年來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班級管理的經驗和實踐,提出了以下幾點有效的管理策略,希望能為廣大的班主任教師提供一些借鑒。
一、了解并尊重學生的民族特征。構建和諧的民族關系
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班級大部分是由單個或多個民族組成的集體,這些學生由于來自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家庭環境,有著鮮明的獨立個性。為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首先,班主任教師應對班級里學生的民族構成進行認真的分析,并以此為切入點,進行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其次,班主任教師還應對班級中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及民族特征進行詳盡的了解,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生活環境、性格特征進行詳盡的了解,并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充分尊重每位學生的性格特征和民族特性,以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支持,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樹立班主任教師的個人威信
班主任教師自身素質及道德品質的水平對班級管理的效果和學生完善人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班主任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應首先認清自身的職責和對學生產生的影響,進而擔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其次,教師還要注重自身師德的建設和素質的提高,用自己獨有的人格魅力對學生進行品德的感染和耳濡目染的熏陶,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自己高大的光輝形象,從而得到學生的尊重與信任,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效果。
三、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班干部隊伍
班干部是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協助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學生干部,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發揮著很重要的調節、協助的作用。因此,為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班主任教師就應注重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班干部隊伍,做到依“法”治班,為班干部的班級管理工作提供一個行為準則,并由班干部帶頭進行遵守,進而取得較好的班級管理成果。
四、應實施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礎,只有班主任對學生傾注一定的感情,才能得到學生愛的回應,進而樂意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師應對學生實施愛的教育。首先,一般情況下,少數民族的學生家庭條件較差,再加上行為習慣與他人有所差異,很容易受到同學的排斥。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教師應及時地施以援手,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五、加強與少數民族學生家長的溝通與交流
教師應注重加強與學生家長,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家長的溝通與交流。首先,班主任教師應完善學生家長的資料整理,做到對學生家長的工作情況、文化程度、性格特點及聯系方式等心中有數,才能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工作。另外,班主任教師還應積極地組織家長活動,與學生家長面對面進行交流,還可以通過QQ群、微信群等方式與學生家長進行經常的溝通。
六、結語
總之,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紛繁復雜,千頭萬緒,在少數民族地區更是如此。因此班主任教師在進行常規班級管理工作的基礎上,還應積極、妥善處理學生問的民族問題,在班級中營造良好、和諧的民族關系。
(責編: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