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瀚文


【摘要】:采用調查法和專家訪談法,對贛州市肚皮舞教練員與會員的概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對目前健身俱樂部肚皮舞運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贛州市 全民健身計劃 現狀 對策
前言
世界上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之一的肚皮舞正廣泛流行于世界各國,成為一種獨特健身娛樂和表演形式,是充滿神秘魅力的中東之舞。肚皮舞是非常女性的舞蹈。隨著變化萬千的快速節奏擺動腹部,使勁的舞動手臂和胸部。肚皮舞每小時可消耗大約400千卡的熱量,能達到很好的減脂的效果;再次對減腹和塑造完美腰身有著良好效果。但是我國的肚皮舞課程是從國外引進,課程是否適合贛州市人們鍛煉,能否達到健身的目的,是否能被大眾群體接受,是會員,教練員,俱樂部管理者共同關注的問題。但目前對于俱樂部肚皮舞會員和教練現狀及肚皮舞的發展研究相對較少,本課題試圖通過對教練 會員 俱樂部管理員現狀和肚皮舞課程開設的教學現狀研究,為促進肚皮舞的發展和普及做好鋪墊。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為贛州3家商業健身俱樂部的肚皮舞肚皮舞課程。
調查對象分別為:紅動健身俱樂部,金海馬健身俱樂部,動力時尚健身俱樂部。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文獻資料法:從圖書館、internet、中國學術期刊網、CNKI圖書館等網絡上查閱相關資料,獲得關于我國健身俱樂部肚皮舞課程現狀與發展分析的文獻資料。了解國內研究現狀研究成果,并對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
1.2.2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遵循有關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根據本研究的目的和內容,對贛州市健身俱樂部肚皮舞學員和教練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發放方式為現場發放。問卷經過有關體育社會學專家審定后,根據專家反饋意見,進一步作修改,再形成正式的調查問卷。結果效度、信度檢驗后再統計分析。
1.結果與分析
2.1 贛州市開設肚皮舞課程總體現狀分析
2.2.1
贛州市健身俱樂部肚皮舞課程在健身俱樂部中悄然走紅,三家健身俱樂部均每周開設三節肚皮舞課程。根據表一反映目前肚皮舞課程的參與人數占據俱樂部總人數的重要位置。其豪仕堡,領跑,起點參與肚皮舞的總人數分別占據當天總人數的21.3%,23.7%,20.4%,因此也更反映出人們對于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審美標準更日益標準化。
2.2 參與肚皮舞課程會員的現狀分析
2.2.1參與肚皮舞會員的年齡現狀
由表2可以看出,參加者以22歲~35歲的人群為主。該年齡段的女性追求形體美的想法較為普遍,其中未婚女性有一個良好的外在形象而進行肚皮舞的鍛煉,也有因生育后腹部贅肉增加而進行專門訓練的。
2.3贛州市肚皮舞教練員的現狀分析
經過對贛州市三家俱樂部肚皮舞教練的的訪談和調查將情況匯總發現肚皮舞教練文化程度不算高,都是大專及大專以下文化,受過專業培訓或學習的較少,主要都是自學者。教練主要有舞蹈專業和業余愛好者組成,沒有一個是體育專業出身的,雖然教練專業技能比較強,但是缺乏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這就決定了教練的編排能力的缺陷,在調查中發現教練一個套路更新時間比較慢,大部分是從別處生搬硬套來的,缺乏規范性,針對性和科學性。
3.1結論
(1)目前贛州市健身俱樂部中參加肚皮舞鍛煉的人群中主要是為了減肥塑造形體,參加肚皮舞練習的全是女性,并且青年居多。
(2)健身俱樂部中健身操教練員文化程度一般,專業系統知識水平還欠缺。年輕結構趨向年輕化,全是20歲~30歲年齡,教練員和經營者不是很重視健身指導員的資格認定,無證上崗現象嚴重。
3.2 建議
(1) 為了保證俱樂部的教學質量,體育管理部門應密切關注俱樂部的發展,規范健身市場和嚴格從業人員的資格考核,同時定期舉辦健身操指導員培訓班;實行健身教練員持證上崗制度,教練員水平的高低是俱樂部發展的關鍵所在。
(2)加強俱樂部的常規教學管理,要根據學員的不同情況采取分班上課的形式;建立科學的健身指導服務體系,對俱樂部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賀慨,對北京健身俱樂部中開設瑜伽課程的現狀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6(1).
[2]劉玉琴,安徽省健身娛樂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湯海燕,論瑜伽的審美價值與健身意義[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5(8):28.
[4]張丹瑤,對瑜伽功能及特點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4:72-73.
[5]賈鳳英,北京市部分健身俱樂部瑜伽課開設的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碩士論文,2008(5).
[6]余利容、趙強、張乾偉,綿陽健身房瑜伽項目開展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四川成都: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
[7]賈鳳萍,瑜伽和有氧操鍛煉對女性健身效果的比較[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426-429.
[8]余慧華,瑜伽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康復,2006(4):26-27.
[9] 張淑云.健美在全民健身計劃中的開展[J].體育文化,1999(6).
[10] 張佳興.現代健身房[J].健與美,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