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慎瑤 楊洪
摘要:針對某段公路地質災害的現狀,進行了綜合分析,簡要介紹了地質災害防治的原則,并提出了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施工安全方案,希望能達到工程預期的效果。
關鍵詞: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水泥;鋼筋
1地質災害防治單位資質管理制度以及治理原則
1.1地質災害防治單位資質管理制度。2003年,國務院發布《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明確規定“國家對從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單位實行資質管理制度”“承擔專項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單位,取得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頒發的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后,方可在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設計、施工和監理活動”,地質災害防治單位資質管理制度的法治建設逐步完善。
1.2地質災害治理原則。結合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按照工程承包合同當中的相關安全要求,認真遵守安全性原則,對地質災害進行綜合治理,真正做到生產與安全同步進行。在治理地質災害的過程之中,通過安排專業的安全員,對施工現場的用電安全、施工人員安全帽佩戴情況,進行嚴格檢查與監督,一旦發現不滿足安全施工要求的行為,要及時糾正,保證施工安全隱患得到更好消除。施工人員還要遵守規范性原則,主動進行安全學習,在提升自身施工規范性的同時,保證地質災害治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2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存在的問題
2.1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施工招標組織不合理、實施標準不統一的現象,直接對施工治理造成影響。針對安全防護體系不合理的現象,需要從工程的實際情況出發,滿足治理項目的具體要求。
2.2現場管理混亂。鑒于地質災害的特殊性,在實際階段,有必要完善治理工程的安全管理機制,特別是現場管理。在初期管理階段,現場管理會出現混亂,表現為材料設備擺放不合理、線路混亂等。鑒于現場管理的重要性,有必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好現場管理工作,滿足工程的具體要求。
2.3評審機制不合理。治理項目施工完成后,應對所有項目進行有效的審核和評價,為施工質量提供保證。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著不合理的評價機制。許多項目不包括在評價系統中,地質災害治理設計評審、施工招投標工作不規范、不統一,都必然對施工質量造成影響。
3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對策
3.1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質量與安全管理機制的完善健全。施工企業應合理制定健全的質量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有效保證施工質量安全管理的良好效果。此外,要加強內部人員管理,積極開展在職培訓,加強施工質量安全檢查,促進全體施工人員更加重視質量安全,提高施工技能。
3.2做好施工現場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由于施工現場缺乏科學組織,技術監督不合理,工作人員對施工項目缺乏全面了解,技術負責人未能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管理,施工技術管理十分困難。因此,在進行施工時,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實施技術交底工作,確保全體員工對施工質量標準有明確的認識。
3.3創建完善的治理工程應用平臺。地質災害管理工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施工準備階段,需要有效開發網絡監督管理系統、信息技術系統和工程指揮系統等管理軟件。項目管理系統圖見圖1。施工過程中,以網絡平臺為基礎,及時處理遇到的所有問題,并通過無線應用軟件以及電子郵件的形式及時報告工程現場變更情況,能夠縮短文件傳輸時間,以工程變更情況為基礎,對施工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
4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方案研究
4.1片石混凝土基礎施工安全方案。在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當中,施工人員要認真按照以下施工流程進行施工。首先,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實施開挖,提前做好測量放線工作,確定基坑開挖中線與邊線、起點與終點,并設置立標樁,標出高程與開挖深度,利用1m3反鏟挖掘機進行開挖,并將多余的土石方全部外運出去。
其次,加強地基施工,一旦挖機遇到淤泥層或者軟土層,施工人員要立即開展換填施工,碾壓密實之后,方可開展下步施工。
最后,混凝土基礎澆筑,結合工程擋土墻的長度,遵守整段澆筑原則,將片石混凝土一次性澆筑完畢,將地基表面清理干凈,采取立模澆筑方式進行澆筑。
4.2漿砌片石擋土墻施工安全方案
(1)漿砌擋土墻墻身施工。①砌石施工之前,要結合有關設計要求,做好放樣工作,為了保證墻內外兩側坡度符合有關規定,施工人員還要在砌筑段兩側釘好坡度架,采取分段分層砌筑方式進行施工。②每一層的砌石,均需要先漿后砌石,施工人員要控制好坐漿厚度,石料在砌筑的過程當中,要緊密相連結,砌石砂漿保持飽滿。在分層砌筑過程之中,施工人員要先砌角石,然后是邊石與面石,最后是腹石。③在腹石砌筑過程當中,施工人員要做好砌體石塊搭配工作,石料之間的砌縫要相互交錯,砂漿澆筑密實。 ④如果兩個相鄰的擋土墻設計高差比較大,施工人員要做好高墻段砌筑工作,在砌筑中斷,需要將砌筑完畢的石層空隙用砂漿全部填滿,在二次砌筑時,方可將石層表面清理干凈,經過濕潤處理之后,在工作縫出留出斜茬。⑤當漿砌接近設計高度時,施工人員需要采用平整度較好的石塊進行頂部砌筑,利用水泥砂漿進行找平,漿液頂面的橫向流水坡度最好為2%。⑥砌筑完畢的擋土墻要設置一定數量的泄水孔,其間距為3×3m梅花型布置,孔內部安裝直徑為10cm的PVC管。
(2)勾縫。對于地質災害治理施工人員來講,在擋土墻施工過程當中,要做好勾凹縫施工,杜絕假凹縫的出現。勾縫完畢后,石塊的輪廓更加清晰,砌縫位置更為準確,寬度也符合有關規定。在勾縫之前,施工人員要重點檢查縫槽深度,保持縫槽的深度超過20m,縫槽的寬度則是砌縫的實際寬度。
(3)墻背回填。當砂漿的施工強度達到70%以上之后,施工人員才能夠進行回填墻背填料施工,進一步提升墻體的穩定性。施工人員可以利用透水性較強的施工材料實施分層施工,基坑的棄料要滿足有關規定,回填層的松鋪厚度不能夠超過20cm。
5結語
本路段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現在已經順利完成,有關部門經過檢驗之后,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各項技術指標均滿足有關要求,質量達標,能夠有效滿足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說明以上的施工安全措施方案可行,能夠為有關工程提供借鑒,保證地質災害治理水平得到更好提升。
參考文獻:
[1]黃保榮,羅英.東鄉區地質災害分布特征、影響因素及防治現狀淺析[J].低碳世界,2018,(12):126-127.
(作者單位: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局成都地質調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