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以農業、農村、農民為核心的“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有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村莊規劃作為支撐,而新時代村莊規劃如何定位?近日出臺的幾個重要文件給出了回答。2019年5月24日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村莊規劃,作為詳細規劃,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核發鄉村建設項目規劃許可、進行各項建設等的法定依據。5月28日,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提出“結合縣和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通盤考慮農村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布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等,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優化村莊布局,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5月29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進一步細化了村莊規劃的工作重點:第一,嚴守底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和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成果,守好耕地紅線;劃定鄉村歷史文化保護線,保護好歷史遺存的真實性。第二,優化布局。統籌考慮村莊發展布局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布局;優化城鄉產業用地布局;合理確定宅基地規模,劃定宅基地建設范圍。第三,充分參與。強化村民主體和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主導,提高村民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建立駐村規劃師制度。
以上述文件出臺為標志,我國村莊規劃全面進入了“以生態文明為引領、以鄉村振興為目標、以空間規劃為載體”的新階段。新時代的村莊規劃既要嚴格落實上位五級空間規劃的剛性管控要求,又要充分反映村莊農民主體對于美好生活遠景的訴求,這是前所未有的課題。按照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總體要求,按照“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總體定位,當前亟待全方位開展村莊規劃編制審批體系、實施監督體系、法規政策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