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摘 要:創新精神是人以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為基礎主動去探索未知領域的觀念和動機,是人運用自身能力進行創造活動的內在動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是以素質教育理念對小學教育方法的探索和改進。本文論述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途徑。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新精神;培養途徑
一、建立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親其師信其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建立起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學生才會因喜歡我們老師進而喜歡老師所任教的學科的學習,我們教師才有可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試想,假設師生關系不和諧融洽,師生關系甚至尷尬。課堂上,師生思維猶如南轅北撤的兩架馬車,怎么也不能走到一起。在這種情況下,你老師怎么去實施教學,又怎么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去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呢?因此,在每一節數學教學中,我都是滿面春風,面帶微笑進課堂,一開始就帶來寬松協調的氣氛。這時,學生受到我的情緒感染,受到我的尊敬和愛護,自然對我尊敬,學生就會“愛屋及烏”,由喜歡我這位老師而喜歡我所教的數學。有了師生關系的融洽,自然在課堂上就有了師生情緒的交換,課堂上也容易涌現活潑的氣氛,爭論和笑聲就會伴隨著教學過程。學生情緒的高漲,學生智力的振奮,學生就會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這時,我們老師就能順理成章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二、創設活動化情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在教學中,我按照“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把數學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的要求,創設教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親自實踐、大膽探索、增長才干、培養創新精神。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當教學到10元錢可以買那些東西這一內容時,我將這一環節創設為一個數學活動情境:將事先準備好的“星星小超市”展示在學生面前,小超市的文具柜里有水彩筆、小橡皮、尺子、小刀自動筆等等,老師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10元錢,到“超市”購物,花錢、找錢,介紹自己不同方式的購物情況,使孩子在模擬購物活動中情切感受到人民幣的價值及數學活動的快樂,并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
三、組織游戲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將游戲引入教學。游戲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能高高興興地觀察,引發聯想,進而探索,研究問題特點和本質,從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相關的游戲,如送信、奪紅旗、開火車、小貓釣魚、摘蘋果、紅花配綠葉等穿插在課堂教學中。這些游戲能照顧到點又能覆蓋到面,信息反饋及時,學生興趣盎然,其樂融融。例如:在學習30以內的加法后,我設計了一個湊21點的游戲活動,這個游戲活動包括了30以內所有進位(不進位)的加法。只要學生熟悉游戲規則,只要開始了游戲,其學習效果令人驚喜。每個四人小組都盡情地投入到游戲活動中,有的把頭湊在一起看牌的點數,有的坐下來做記錄,有的翹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師請教。因為牌上有實物點,對于計算暫時不熟練的學生,還可以借助數點數的方法來計算;對于大部分學生,只要小組長的兩張牌剛出手,“等于多少?”的話音未落,對方小組員已迅速搶答出得數,再繼續多要一張牌,又要一張牌,只見他們已咧開嘴,邊笑邊做出小超人勝利的動作,手舞足蹈以慶祝自己的成功。這樣,孩子們在游戲中培養了創新精神。
四、組織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數學廣角”(人教版三下)教學目標三是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到交集的含義,教學時,我從森林運動會上各種動物報名參加籃球賽和足球賽的情況引入,結合學生出示了一張排列無序的表格,問:參加比賽的動物有多少種?學生答案不一,分別是17種、15種、14種,由此激發學生要重新整理表格的要求。于是我對小組合作提出明確要求:整理好以后,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有多少種動物。隨后配合電腦演示,將小組整理好的表格有層次地展示,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評價,并在電腦的幫助下逐步呈現出韋思圖的構造,這樣的設計激發了學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產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愿望,在合理引導下,師生共同努力獲得對韋思圖的演變過程及其含義的體驗,最終實現了教學目標,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
五、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在學教學中,通常學生在遇到感興趣的問題上就會發揮其創新精神。因此,在教學時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內容和知識疑問,并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自主解答。例如:在教學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計算一課時,我先分別制作正方形和長方形卡片,然后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方式自行制作,制作完畢后讓學生將兩個圖形卡片合并在一起,對比出面積大小。在這過程中,學生會表現出強烈好奇心,分別用自己的方式進行面積測量,有的利用折疊方式,有些則利用一平方里面的單位進行測量,甚至有的學生的測量方式是教師都沒有想到的,這時教師要及時對其進行表揚和鼓勵,然后提出相應的問題:“如果將大家的測量方法應用在實際建筑上是否合理?”這時學生往往會陷入自己的思考當中,這種教學方式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六、組織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常常組織數學實踐活動。實踐中通過精心設計不同類型的、開放性的、生活化實踐題,運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課內實踐和課外實踐,鞏固新學知識,使學生在多變多解的題目中提高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激發學生創新活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目的。例,在教學《圓的周長計算》一課時,我首先請同學們用工具分別測量出大圓、中圓、小圓的周長。當學生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時,提出“圓形水池能立起來滾動嗎?”迫使學生不得不另僻蹊徑,想出了“繩測”的方法。這是一次設疑,將一個白色小球系在繩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轉,提出“這個圓的周長還能用繩子繞一圈嗎?”實踐證明了“滾動”和“繩測”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計算圓周長的普遍規律呢?又一次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創造的欲望。學生認真操作、觀察、思考、實踐,終于發現了“圓周長總是比它的直徑3倍多一些”的規律,從而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
總之,課堂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時空,需要我們不斷更新觀念,竭力為學生營造參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造就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婁秀敏.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教學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