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蘭 劉坤
【摘要】在最近這幾年的時間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開始關注各個領域用品的安全性,例如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生活用品安全……,而出現的安全事故也讓大家惶恐不安,紛紛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加強對這些事物的安全監管。但是,監管的加強又引來了新的問題,就是各事物的專利權和對專利的審查,政府開始關注安全和質量,卻忽視了專利的產生,現在,有很多專利的東西不按規定生產,最終在檢驗的時候發現有不可用成品,但是這些不可用成品卻依然被授予了專利權。這樣監查的不嚴格,是對專利相關的立法條例的一次挑釁,也是檢察機關的工作不合格,這也代表在我國的專利法這一塊還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以及要對已有的法律進行完善。
【關鍵詞】專利法;公共安全保護;研究
引言
公共安全事件連續不斷的發生,讓很多人民都感到恐懼,造成社會上的不穩定局面和不穩定因素,對于社會的和諧秩序是一種破壞,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相關部門的監查機構就得到了很大的關注,國家開始整治這些審查機構,要對有關領域的產品進行大動作的審查,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國家總負責機構會制定更加嚴密的措施和條例,針對這些不合法行為會有相關對策,同時,會更加嚴格懲罰這些弄虛作假的生產者和造假者;在2008年,國務院聯合了九個部門開展了專門的主題行動,整治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亂用添加劑的產品,成立了一個專業小組,專利法的疏忽也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調整了很多政策可以扭轉這種不好的局面。
1專利法出現問題的因素
1.1法律的重視程度不足夠
第一點,專利權法是為了保護專利權這個人的權益,也就是發明這項專利的人的合法權益,但是并沒有對發明的這項專利有過多的審核,以及對大眾的安全并沒有過多關注和保護。在國家的《專利法》中,有專門的明確規定過“保護每一位專利人的合法利益,鼓勵更多的人進行發明創造,提高個人的創新能力,促進社會的快速發展”,這些規定只能說明專利法保護的是個人利益,而不是大眾利益,雖然的確要提高個人的能力,也需要保護個人的利益,但是社會是一個大整體,只有保護了大眾利益,才能更好維護個人利益。所以,在接下來調整法律的基礎上,完善的重心需要是對于大眾利益的保護和對專利產品的審查以及還有專利權之間互相協調的關系[1]。
1.2專利法的漏洞
專利法中存在積極與消極的兩個方面,在《專利法》第五條中對法律進行過解釋,這當中的法律并不是真正的法律,而是存在個人想法的法律,更多的是主觀判斷,這也稱之為狹隘的法律,但是狹隘的法律只是指一些不那么正式的問題,更多的都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瑣事,卻不能對專利產品中的違禁物進行一個專門的整治,對于這些細節問題也不能處理完整。而在《專利法》第五條中對“違反社會公德”也沒有給出具體的規定,何為社會公德,是滿足了自己,不傷害別人,還是滿足自己卻可能傷害了別人,這些有需要有硬性規定,在專利的審查中,行政法規和審查機構也并未將此標準劃入重點標準,審查機構也沒有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這些事情上進行深刻的研究,沒有太多證據來說明這項專利是否符合社會公德,為什么不能申請這項專利[2]。
1.3專利審查機構與其他部門沒有進行有效合作
法律條例中不可能過多關注產品中的各個組成成分或者產品的社會公德,在所有的實驗中,這些最后出來的數據都由國務院負責,但是相關工作卻并不僅僅只是由國務院負責的,所以這也間接導致了監管部門職責的疏忽,導致最后會出現安全事故,所以為了應對這樣不好的后果。相關部委要連續不斷的出臺相關政策來限制各類產品的輸出及檢驗,在審查步驟的同時更加要求質量,衛生部門在2007年1月宣布了《化妝品衛生規范》,國務院在1997年頒布了《農藥管理條例》……這些所有出臺的新的政策都對產品中的不合格添加劑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例如在《化妝品衛生規范中》,限制了1286種產品的加入,同時還有56種是對化妝品防腐劑的硬性規定以及156種化妝品的著色劑進行強有力的限制。而這所有的政策中,也隨著科技技術的提高,這種違禁物品的標準也在不斷的進行著改變,也同時印證了專利審查機構與其他部門沒有進行好的合作[3]。
2專利產品公共安全的建立機制
2.1將所規定的法律法規列入審查標準中
國務院既然有硬性規定,也有相關條例,所以很有必要的要把這些條例列入審查標準中,行政法規中的規定都是為了大眾的安全,也是為了社會的公共安全利益,所以,在不與這些所謂的上位法有沖突之外,審查機構可以參考這些硬性規定。我國法律是一個整體,但是各個板塊的法律又是各個整體,組成在一起成一個體系,不能去其他法律有所碰撞,所以在一項專利產品中的某一項成分超標之后,審查機構卻依然給予專利,這顯然是不和規定的。所以,遇見專利申請書時,要對其中每一項技術都進行審查,看國家是否認可,專利權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技術[4]。
2.2完善公共安全審查措施
前面提到要把行政法規與相關法律條例列入專利審查標準,這也同時會引發另一個現象,當對公共安全的保護規定出現變化的時候,那么就可能出現專利申請以及最終確定下來的專利權中會出現不同的聲音,這便是一個新的問題。所以,在《專利法》中做出了相關規定,申請人在遞交自己的申請書之后,對產品的技術支持部分如果一但出現修改時,不可以大幅度的修改,法律要依照“從舊原則”,不能讓當事人去過多依照未來的法律。所以,在申請人來說,對自己的專利產品中的所有技術,一但違反相關條例就不被承認是不公正的,但是如果承認又可能會損壞到公共安全,這個時候,就需要大家發出聲音,對不好的技術要及時阻止,不能危害人民。
2.3專利要與審查機構連接起來
即使將相關條例規劃到審查標準中,同時要檢查審查工作是否到位,是否有效,能不能保護公共安全,僅僅依靠專利審查一定是不行的,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專利的認可要與國家審查機關制定的新型政策要協調,也要符合。同時,對審查員也要進行培養,因為一但審查員出現審查錯誤,對一些違禁成分沒有及時發現,最后投入市場中,危害了人民群眾的公共安全與身體健康,這無疑增加了很多的問題和矛盾,所以,專利的認可不僅僅要是技術上的認可,也是人們道德上的認可,為自己增加利益的同時,也要維護他人利益,這樣才是這項專利被認可的理由。
3結束語
國家的和平需要每個人的努力,社會的和諧也需要每個人的努力,而維護社會的和諧也就是要先穩固好法律,在行政法規與各部委的規章列入作為對專利審查的標準體系之后,想要專利審查工作可以順利有序的進行,不僅僅只能依靠監管機構,也不能只依靠國家;同時,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專利審查機構要與其他部門進行合作,共同保證工作的順利展開,例如衛生部門、質檢部門,彼此之間要相互合作,相互分享,彼此進行協調與商量,但是同時也要以專利審查機構為主,主次要分清。其他的部門只是一個輔助作用,只是想在執行的過程中更加有效,這樣互相配合著,將專利審查機構所做的工作和其他部門更或者是國務院發行的一系列條例之間保持一致,保護人民群眾,保護社會上的安全,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維護社會和諧。專利法的監督需要每一個人在生活中共同努力,不能僅僅依靠某一方的力量,對于違禁行為,每個人都有阻止的權利,大家要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楊莉萍[1,2].比較法視域下專利法與反壟斷法之間的沖突與平衡[J].晉中學院學報,2018.
[2]石超.論專利權宣告無效后利益人的權利保護——解讀《專利法》第四十七條[J].科技與法律,2018,136(06):53-59.
[3]肖尤丹.職務發明權屬國家所有研究——兼論中國專利法中的國家所有權[J].中國科技論壇,2018,271(11):83-91.
[4]吳斌,苗彥妮.中美專利法制度下互聯網眾籌創新的專利保護分析——以Quirky公司專利保護為例[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8,15(1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