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彥敏
摘 ?要:無論處于哪一發展時期,我國對教育事業一直十分重視。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是需要我們用一生來接觸和學習的事情。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成長和學習的起步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就肩負了重要的責任。在小學教學這一關鍵時期,教師應注重將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結合起來,全面考量教學計劃,針對現代教學模式下的問題總結有效策略,并在課堂上實施。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課堂上還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以提高其學習效率;與此同時,還應加強學生的教學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教師教學計劃足夠周密,學生的課堂問題才會相應減少。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問題;有效策略
語文是學生階段尤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學生學好語文是當下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為了讓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斷加深和更新對教材的理解,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改變傳統教學的舊思想,將新時代教學思想融入課堂,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到相應的解決對策。筆者認為在學生尚未形成語文思維的小學階段,教師應加強對教學計劃的設計和總結,同時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做出以下分析:
一、明確教學目標,完善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授課的前提是要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所謂的教學目標并不是單純地確定每節課的進度,而是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課堂秩序。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只講教材中的大概,課后生字、生詞都沒有重點強調,導致學生課后復習茫然無措,教師在講下一節內容時學生上一節內容還沒有消化。以上問題普遍出現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只是教師本身還沒有深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養成課堂聽講的意識;其次,針對教材,教師要保證學生在漢字的發音、拼寫這些細節性的學習中不出差錯;最后,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增設趣味性問答,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做到課堂上任何環節都沒有偏差,才能保證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姓氏歌》一課中,教師可以采取互動的教學形式,詢問學生什么叫做姓氏,學生的姓氏是什么,還可以向學生詢問老師的姓氏是什么等導學問題。學生對此產生興趣,教師就可以相對容易地進入教學當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根據漢字上方的拼音慢慢閱讀,熟悉文章內容之后再快速瀏覽。在文章內容講解過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之間以同桌為對象進行詢問和交流,用輕松愉悅的方式結束本堂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促進合作交流,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現代教學中,教師教學的時間緊、任務重,在課堂上總是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和溝通交流。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只關心自己的教學進度有沒有完成,并不關心學生有沒有真正理解,需不需要小組討論。他們認為學生利用交流的時間開小差,做與課堂學習無關的事情,因此,課堂交流就十分不必要。其實不然,多數學生還是會按照教師的指令去學習交流,或許會有一些學生借此機會閑聊,但這部分學生可以通過幾分鐘時間做出調整,以保證接下來教師要講的內容可以更好地吸收。
因此,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是一個可行的教學方法。在小學階段,多數學生都活潑好動,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上開展趣味活動、小組學習或者情景對話等多種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在習作課上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深入生活中,觀察大自然,以積累更多更好的寫作素材。只有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彼此之間的合作學習,才能保證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口語交際:商量》一節,是為了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和語言交際的能力,這不是教師憑借自身講解就可以讓學生聽懂的,而是要讓學生身處其中,參與到特定情境中。在生活中,學生之間是如何商量一件事情的,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情景對話的形式演繹出來。在交流互動的學習中,教師將正確的與人商量的方式傳達給學生。只有給學生學習實踐的機會,學生才會有更高的學習效率,教師的教學課堂才會事半功倍。
三、加強教學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一些小學教師可能會認為小學教材沒有難度,因此,在備課上沒有花費時間和精力,不論課上還是課下都沒有制定針對性訓練。這導致了學生只依賴于課堂上的有限時間,完全沒有遇到不懂的知識點要問教師或者同學的概念。課前沒有預習,課后沒有復習,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質量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不僅如此,學生僅限于教師的課堂教學,失去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課堂的教學時間固然重要,但也要劃分出一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練習,以鞏固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只有通過練習,教師才會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也應在課上提醒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復習,對下一節內容進行預習。若是遇到古詩詞的相關內容,教師也應組織學生在課后進行背誦。這不僅是合理利用教學時間,也是為了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古詩三首》一課中,教師在課前要為學生布置預習這三首古詩的任務,學生在課前查找生字、生詞,了解古詩內容。學生課前掌握了即將學習的內容,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就會節省很多不必要浪費的時間。本節課結束時,教師要提醒學生背誦這三首古詩。為了保證學生會按時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下節課要檢查學生背誦的情況。以上不僅能驗收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開拓新型課堂是必然的趨勢。這就要求教師應有自身的教學特色,在日常教學中不斷總結學習,汲取教學經驗。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細節性問題作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保證課堂的有效性。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學生的成長,將“教書”和“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保證課堂教學有條不紊地開展。教師只有同時注重自身教學問題和課堂上的細節性問題,并找到對策加以解決,才能保證課堂的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張琳.探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名師在線,2019(10):16-17.
[2]杜聰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3):114.
[3]張曉宏.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現存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8(3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