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玲
摘要: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注重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高效化學習。本文主要從理論層面對數學教學的理論實踐結合進行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理論教學;實踐教學
教學改革發(fā)展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的提升要從多角度進行考慮,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是關鍵之一。教學中,將理論和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就能為學生的高效化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通過情境打開學生樂學的大門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將理論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在學習質量的提升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際數學教學中所能運用的教學方法是多樣化的,而情境教學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助推學生全面發(fā)展。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的應用中,以學生生活經驗、知識背景為出發(fā)點,引發(fā)學生共鳴,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
例如,數學教學過程中,在學習“加減法的計算”知識點時,為能讓學生得以運用理論知識,可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活相結合。通過為學生設置購物情境的方式,幫助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如,顧客有365元錢,在買好物品的時候應當付給售貨員198元,他給售貨員200元,然后售貨員找零給這個顧客2元,此時的顧客剩余167元。學生扮演售貨員,教師扮演顧客,讓其他的學生進行共同觀看和計算,通過這樣的情境設置,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有著充分的認識,也能夠讓學生感知數學知識學習中的樂趣。
二、利用生活經驗學習數學知識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比較關鍵的時期,在具體的教學當中,就要充分注重方法的靈活運用,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只有從這些基礎層面重視,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打下基礎。數學課程知識的抽象性內容比較多,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抽象能力方面較為薄弱,這必然會給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帶來困難。而為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水平,就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幫助——將學生引入生活實際中,讓學生在觀察、實踐上對數學概念進行理解。
例如,在長度單位的學習中,為讓學生對數學長度概念有所了解,可以讓學生進行實物測量,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測量實踐中可將學校的實物作為測量內容,如樹木的高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合作,共同尋找測量樹木高度的方法。通過教師對學生的積極引導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讓學生能夠及時掌握新的知識。
三、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
小學數學教學中,將數學知識在學生的生活實踐中加以科學運用,有助于提升教學的質量水平,促進學生的高效化學習。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在實際教學當中充分注重引導,將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加以應用,發(fā)揮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例如,在學習估算的知識點時,就要讓學生將估算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加以應用。生活中有諸多只需要大致結果的事情,如在進行估算房間的面積時候,就可通過估算的方式。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是提高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能力的重要舉措,在實際教學中要從多角度進行考慮分析,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水平,這也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體現。
參考文獻
[1]劉緒毅.小學數學“和聲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J].小學教學參考,2018(8):1-3.
[2]劉敏.小組合作理論下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13):154.
[3]鄔海英.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8(9):36.
[4]袁彩萍.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成功(教育),2007(6):36.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