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莉
素質教育背景下,越來越強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美術學科就具有培養學生“美”的積極作用,其重要性不可忽視。但在以往的小學教育教學之中,美術學科的教學常被忽視,所以并沒有十分適用的教學方法。為此,本文基于新課改及素質教育背景,對小學美術教學的理念及方法進行了具體分析,旨在不斷提升美術教與學的質量及效率。
一、小學美術教學理念分析
新課改背景下,實施的是素質教育,而不再是應試教育,這就需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具體而言,新的教學理念主要體現于以下幾點:
1.創設良好學習氛圍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學之中,教師們都開始運用創新的教學手段,如微課、電子白板等,使得課堂教學被圖片、直觀的視頻及討論的聲音所縈繞,能使得美術教學更具趣味性,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審美能力等提供機會,能夠顯著提高美術教學的實效性。
2.改變教學觀念
以往的美術教學,在針對教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常會按照教材所提供的教學目標,對學生的繪畫技巧進行不斷培養,卻忽視了美術是一門藝術性的學科,更重要的教學任務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其在生活中不斷發現美、理解美與創造美。所以,美術教學中必須要改變教學觀念,除了需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繪畫技巧外,還需要將較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到學生對作品創作背景、藝術信息等的了解與感悟之中,以此來不斷提高其藝術素養。
3.課外不斷創作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是為更好的生活所服務,美術這門學科的教學也不例外,所以教學絕不能夠僅停留在課堂之中,而是要多帶領學生去觀察植物、建筑物等,不斷發現美、感受美,并對這些美不斷想象與創作。相信通過這樣不斷地觀察、感受與創作之后,其藝術感悟能力會越來越強,這對學生藝術領悟能力及素養的提升極為關鍵。
4.尊重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的成長環境及接受教育程度皆不同,所以存在個體差異是必然的,這就需要基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并要輔以不同的課后作業,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升美術教學的效果。如針對那些喜歡看漫畫的學生,可以讓其以漫畫的方式去創作一幅作品;針對那些喜歡泥塑的學生,就可以讓他們以泥塑的方式去完成作業等。這樣的“因材施教”教學,不僅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及實踐的熱情,還能夠讓其發自內心地喜歡上美術這門學科的學習,取得越來越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美術教學方法分析
1.注重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點永遠不會改變。尤其是針對美術這門藝術性學科的教學而言,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體現出了極強的不適應特點,如果仍堅持必會適得其反,這就需要基于學生們的實情,將他們喜聞樂見的生活化內容融入教學之中,開展符合他們喜好的教學活動,這樣除了能夠達成激趣的教學目的外,還可以提升其主動參與、思考、想象及創作熱情。
2.情景教學
美術學科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也會遇到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如果一味講解,勢必會導致部分學生仍處于一知半解狀態,無法從整體上提升美術教學效果。這就需要將有趣的情景教學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之中,為其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教師更為輕松地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比如在學習“面具”相關內容之時,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他們感興趣的“喜洋洋”“光頭強”“皮卡丘”等面具,然后向之提出問題:“這些面具都是怎樣制成的呢?誰能告訴老師呢?”順利地將情景教學的作用發揮出來,使其參與探究學習之中,深入理解相關內容。
3.合作學習
美術學科的教學中,離不開合作學習環節,這是培養其審美素養的有效方法。為此,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意識地多為其提供合作學習機會,以此來促使他們相互碰撞思維與合作學習,更完美地完成學習作品,讓全體學生都得以共同進步。
4.多元評價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評價是極為重要的環節,課堂評價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學生審美素養的發展。這就需要基于學生間的差異來進行多元化的評價,讓每位學生都獲得被肯定的機會,不斷提升其學習自信及動力。相信在此種多元評價背景下,必能夠最大限度地挖掘其亮點,促使其得以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美術教學之間的差異十分明顯,需要徹底從陳舊的教學理念及方法中走出來,堅持創新的教學理念,運用靈活多變的美術教學方法。相信通過師生間的共同努力之后,必能夠打造全新的美術學習天地,讓學生自由地想象、合作與創作,不斷提升其美術學習能力及素養。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坪市鄉溪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