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
摘要: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我國社會對于科學的認知度普遍提升,小學科學課也開始受到社會的重視。隨著我國科學課程教學的發展,小學生的科學素養也在逐漸提升。但依舊有一部分教師認為科學并不屬于升學考試的類別,所以不必太過重視,以至于學生的科學素養無法提升,這也導致學生自身的核心素養發展受到了極大影響。所以以核心素養為基礎,構建小學科學的高效課堂是教師必須面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核心素養;構建
一、核心素養是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要基石
小學的科學素養是指要了解基礎的科學技術知識,知道基本的科學方法,能認知科學本質,樹立科學思想,發揚科學精神,并具備運用科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小學科學課程就是要按立德樹人的要求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終身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在對小學生的教育過程中,科學核心素養也提出了相應的標準,要求小學生在學習文化基礎時,建立屬于自身的基礎知識體系,并且在學習時擁有主觀思考的能力,培養相應的學科邏輯。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在學習時必須擁有自身的拓展網絡,不應被課堂知識所局限,而是應該以課堂知識為基礎對外輻射,創建屬于自己的思維網絡。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階段,學生們剛剛邁入正式的學習生涯,以往幼兒園游戲類的學習模式正式結束,小學生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自身身份的轉變和習慣。但是在這個階段,小學生對于學習本身的認知不夠全面,學習時更加依賴于興趣和愛好,學習狀態不夠穩定。不過正因如此,教師必須從學習的興趣本身入手,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地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結合實際知識為學生創造一個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從直觀角度感受到科學學習的樂趣,并以此為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的核心素養發展。
(二)加強師生交流,引導學生經歷探究過程
交流和溝通是小學課堂中的重要教學手段,同時也是科學課的重要方式,對于促進學生學習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教師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時,就要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讓他們對于知識進行自主探索。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是將來的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的基礎。小學科學課程把探究活動作為一種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方式,強調從日常的熟悉生活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等實踐活動,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理解常見的科學知識,發現生活實際中的簡單科學問題,并能用探究實踐的科學方法予以解決,在實踐中體驗和積累認知世界的經驗,提高科學能力,培養科學態度,學習與同伴的交流、交往與合作。
(三)重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實驗是小學科學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部分,也是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手段。學生可以通過親手實驗的方式了解科學現象,對理論知識進行直觀認知,并且用他們已知的知識探索神秘的科學世界。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時,也要著重注意實驗教學,加強實驗教學的教學力度,引導學生自己完成實驗,并且鼓勵他們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并進行實驗結果的探究。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極大地增強他們的探究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是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進行課堂導入,引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思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展探究式教學,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責編? 楊 菲)
參考文獻:
[1]李小海.核心素養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