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叢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并且能夠積極主動地在教學中落實閱讀教學。新課標對于課外閱讀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希望教師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閱讀空間,使學生能夠在海量的閱讀資源中實現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本文將從教學實踐中入手,探索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途徑
一、結合教學內容,推薦課外讀物
小學是語文學習的基層階段,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教學效果。教師應立足于教材,從教材本身的內容進行延伸,為學生推薦適合學生身心特征的課外讀物,讓學生能夠看到教材之外的世界,對閱讀產生更大的興趣。例如,在學習《竊讀記》的時候,書中營造了一個對知識如饑似渴的作者形象。我點出了課文中的核心句子:“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然后,我告訴學生,閱讀對于人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增長人的智慧,還可以讓人看到更大的世界。很多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后都去尋找我推薦的讀物,體會到了閱讀給作者帶來的文化歷史底蘊,進一步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通過課內、課外聯動的途徑,學生能夠從教材中認識更多的書籍、讀物,感受課外的閱讀世界。
二、組織閱讀活動,養成讀書習慣
很多學生之所以語文基礎比較薄弱,閱讀面比較窄,是因為他們沒有養成定期閱讀的習慣。教師可以有意識、定期組織閱讀活動,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逐步感受閱讀的魅力,認識閱讀的樂趣,并養成“三天不讀書便覺不自在”的心態,使學生更加自覺地投入課外閱讀當中。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我了解到一部分學生非常喜歡閱讀,因此我每周組織閱讀分享的活動,讓學生能夠交流自己喜愛的圖書,并且向其他同學分享讀書的心得。有個學生在閱讀分享會上分享了自己正在閱讀的《秘密花園》,書中的小姑娘本身是個缺乏關愛、性格古怪的少女,但是在她發現秘密花園的過程中,她的性格也受到周圍人的感染,逐漸成為一個優秀的少女,并且擁有了很多好朋友。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經歷也給她深深的感觸,她認識到,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秘密花園中不僅藏著很多花朵,更藏著孩子們的希望、勇氣和快樂。為了能夠在分享會上給大家帶來精彩的分享,學生也主動投入課外閱讀當中,積極尋找自己喜愛的書籍,從而養成了定期閱讀的習慣。通過組織閱讀活動,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讀書筆記指導,吸收課外知識
在課外閱讀中,學生能夠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感受不同的文化,吸收各種知識,體會不同的情感,從而實現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為了能夠進一步挖掘課外讀物中的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讀書筆記的方法進行記錄,并進行讀書筆記、讀后感方面的指導,使課外讀物的價值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例如,在每周兩節的閱讀課上,我會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準備讀書筆記本和筆,隨時將閱讀中發現的好句子、好詞語進行記錄。在完整地閱讀完一部作品之后,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及時記錄下來,等到日后查看和回味。有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抄寫下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在日后進行朗讀和背誦,并將其應用到自己的日記、作文當中,達到了良好的應用效果。通過對學生的讀書筆記指導,能夠讓學生找到課外閱讀的正確方法,更加有效地吸收課外讀物中的知識,從而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
四、結語
總之,在課外開展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體現了現代教育下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教師應根據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興趣愛好,推薦適合的讀物,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責編? 侯 芳)
參考文獻:
[1]陳雷雷.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質量方法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