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濤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素質教育的思想不斷深入人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重要課題。小學科學教師應當積極地開展科學教學課程,著力培養孩子們創新能力?;诖?,本文對小學科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小學生;科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小學科學課是一門重要的探索性學科,符合小學生身體、心理的發展特征,并為創新思維的培養帶來了寬廣的教育空間。使得同學們通過在理論課、實驗課堂的學習,以及在參與課外活動過程中,可以在掌握相關科學知識與技術的前提下,面對大量奇特的現象有效地激發自己的想象力,進而培養學生擅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有效地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勾起他們開拓創新的欲望,為創新教育的開展打好基礎。相關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語言、多媒體教具,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例如:在《植物的根與莖》教學中,上課以前,教師可以組織同學們去公園、田野及池塘的岸邊,采集一些植物的根莖,如蔬菜、花草等,同時,教師也有選擇性地對植物進行采集。上課的時候,引導學生以刀切、手摸的方式,根據植物的質地將其分類,即木本、草本植物。然后,引導學生在課下去自然界中采集一些植物,充分應用已學知識對各種植物加以識別,將采集的所有植物分類記錄,在特定的時間將作品上交教師,以小組名譽在班上科學廣角展覽。最后,教師與學生共同按照不同小組的講解(實踐的過程-結果-啟發)、解答(回復學生的提問)以及實物展示狀況進行討論與點評,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引導學生勇敢地提出質疑
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效地引導學生提出質疑,因為唯有擅于發現、提出問題,才會有針對性地思考與探索處理問題的方法。例如,在《聲音傳播》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幾位同學將耳朵緊貼于暖氣片,看看是否可聽見遠處(敲打)傳來的聲音,隨后,讓全班學生各抒己見,勇于發表不同的見解。有的學生問道:為什么相距這么遙遠,都可以聽見敲擊的聲音呢?有的學生說:緊貼暖氣片聽見的聲音與不貼時聽見的聲音為什么不一樣呢……經過對問題的探討,進而總結聲音可在固體中傳播的科學結論。實際上,無論在教學,還是日常生活中,學生經常會提出一些非常奇怪的問題:例如:船為什么可以在水中漂???花為什么會開放?雨天為什么先有閃電,后有雷聲呢?……可能有時候教師及家長以為孩子們在胡思亂想,恰好相反,這正是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一種體現。所以,教師需要經常引導同學勤于觀察生活、勤于思考、勤于實踐,在不斷地發現、提出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應當秉承民主、公正的原則展開課堂教學活動,不管學生智力水平如何,科學成績優劣,均要為其創造良好的發言機會,對每位學生都要多加鼓勵與啟發。構建他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增加教學互動環節,有利于在科學課上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教師可以將《食鹽在水中溶解了》一課進行改編,變成一堂探索性的教學,通過進行相關的實驗,讓學生了解到食鹽可以在水里溶解。可能有的學生會提出疑問:是所有東西在水里都會發生溶解嗎?此時,教師不要急于回答,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答案,讓學生把油、高錳酸鉀、面粉、砂砬、粉筆末等物體分別投入水里做實驗,經過實驗,即可發現:并非所有的物體都是溶于水的,如油、砂砬、粉筆末就不能在水里溶解。這樣,通過引導學生在探索性教學中,不但可以發現問題,還可以通過實驗解決相應的問題,既幫助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又培育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豐富教學活動
小學生的創新思維一般在日常的學習中有所體現,他們經過教師的有效啟發以后,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從而產生新的認識。當然,有些時候,學生的這些表現尚缺乏成熟,但是,教師應當及時抓住思維的火花,進行知識的點撥,有利于激發孩子的創新思維。例如:在《燃燒的條件》教學中,教師可以對教學活動進行精心地設計:準備實驗材料,包括火柴、放大鏡、紙、太陽光、教室中所有可以利用的條件,創設問題:不使用打火機、火柴工具,怎樣讓紙燃燒?目的:讓同學們了解燃燒的必要條件——需要適合的溫度。學生一邊思考,一邊做實驗,有的學生將火柴穿透紙張,通過放大鏡對準陽光照射,過了一會兒,紙果然著火了。這樣,一個問題可以擦出孩子思維的火花,讓他們產生了探究科學知識的欲望,可以衍生出一種全新的方法,這就應當算是一次創新活動。創新是學生重要的學習驅動力,有了創新思維,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才會積極地實踐。于是,有些學生從火種入手展開研究,如放大鏡、火柴、打火機等……此時,教師也可以按照學生提供的方法進行實驗,隨后再提出疑問:“為什么剛開始放上去的時候不著火?如果將火柴換成金屬鐵,可以著火嗎?還有什么方法讓紙張燃燒?……教師也想出一個方法,大家想知道嗎?”當同學們正感到意外的時候,教師將火柴劃在黑板上,就火焰就燃起了,有的學生不清楚到底是為什么,感覺很奇怪,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誰想上講臺試試?”結果很多學生爭前恐后、躍躍欲試,有的學生認為很簡單,但劃了幾次均未成功,經過上述探索問題的方式,可以轉化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視角,激勵他們反復做實驗,認真體會科學的奧妙,進而探索事物發展、自然現象的規律,對于小學生,千萬不要害怕他們犯錯誤,關鍵是培養他們勤于思考的習慣。當自己的想法得到實驗的驗證時,師生均會感到十分欣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小學生是一個思維培養的過程。
五、結束語
總之,小學是培養學生科學創新思維與能力的重要時期,因此,教師在科學教學活動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地設計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啟發學生不斷地進行主動思考、提問、展開實驗,有效激發他們探索科學知識的欲望,培養其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孫瑩.小學生科學實驗能力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渤海大學,2018.
[2]左成光.小學生科學推理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18.
[3]李永和.感悟小學生科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6(15):250.
[4]苗松.小學生科學創新能力培養研究[D].渤海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