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對于生活中的各項要求也隨之不斷升高,其中古箏的盛行就是其中有力的證據。古箏演奏由于其獨特的氣韻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氣作為古箏藝術演奏的原動力。韻作為古箏藝術演奏活力的體現,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古箏演奏的藝術美。因此,本文主要對古箏演奏藝術中的氣與韻進行分析,以便于更多的人可以認識到古箏的藝術美。
關鍵詞:古箏演奏;藝術;氣與韻
氣韻一直是我國古代傳統藝術的核心元素,在藝術的鑒賞中也一直占據著較高的地位。氣可以表現出古箏演奏中獨特的藝術美,通過內氣協調可以幫助演奏者在緊張的演奏氛圍中始終保持自己沉穩的心性,以將自己掌握的演奏技術完美的發揮出來。而韻主要是靠演奏者本身結合特殊的表現手法實現音樂的最高境界——“余音繞梁而三日不絕”,主要的目的也是給聽眾以美的享受。古箏在實際的演奏中,氣與韻表現為不同的范疇,但是兩者之間的聯系卻是非常緊密的,演奏者只有深入明白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對其有精準的把握,才可以將樂曲本身的意境完美的演奏出來,進而達到逐漸提高演奏者藝術境界的目的。
一、古箏演奏藝術氣的分析
(一)、古箏演奏中的調氣
古箏演奏中的調氣指的是演奏者氣息的調息。演奏者的調氣在演奏中影響著演奏是否可以行云流水、停頓是否恰當[1]。想要將樂曲完美的演奏出來,演奏者就應該具備均勻的氣息,也就是需要其呼吸頻率同樂曲節奏的變化而變化,進而達到強化演奏效果的目的。同時,演奏者在協調手臂、腕部以及手指的力度,或者是將臂力輸送如手指的過程也都需要演奏者調整氣息。如果演奏的是中強度樂曲,這就需要演奏者將氣息調淺、身體聚力調弱,氣息才可以更加流程。手臂與手指也能在輕松的環境中完成演奏,古箏的音質也就更加清脆。如果演奏的是力度較弱的樂曲,演奏者應該放松身體、調整呼吸,或者是屏息彈奏樂曲的尾音部分,以營造出語音縈繞的氛圍。
(二)、古箏演奏中的氣與勢
古箏在實際的演奏中,氣作為音樂形成的原動力,對演奏者在氣方面具有較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其具備順暢的肢體運動,同時也應該將音樂情感與演奏者本身的氣息相聯系、與藝術思維同步。古箏音符本身就具備很強的藝術表現力,但是這種表現力需要結合音樂結構的變化以及音樂詞句的起伏或者是演奏的藝術技巧等才可以充分的表現出來[2]。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想要將氣融合到每一個音符之中就應該伴隨相應的肢體動作,通過形成藝術氣勢將這種表現力進行進一步的渲染。該表現形式注重的是演奏者的實際經驗以及對音樂本身的深入理解與感悟,只有這樣才可以將古箏演奏中的靈氣與獨特韻味傳遞給聽眾。
(三)、古箏演奏中的貫氣
古箏演奏中的貫氣是指演奏者在實際演奏中應該始終保持氣息貫通的狀態,并且可以自由的掌握氣的快慢與強弱,根據樂曲的特點將不同的氣息貫穿其中,做到前后一致、相互協調。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要求演奏著具備很好的氣息貫通技能與意識,并保證詞句與詞句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相互聯系。該技能的掌握不在于掌握太多的技巧而是應該關注妻子貫通意識,以保證演奏者可以在輕松的演奏環境下進行,進而使得整個演奏過程更加流暢。
二、古箏演奏藝術中韻的分析
古箏演奏的最高境界指的是音樂本身所具有的意境、畫面以及情感在廣中腦海中的持續性,即使演奏結束多時或者多日聽眾依舊可以體會到音樂帶來的情感、感受音樂帶來的畫面。這種意境在聽眾腦中的持續性就是音樂韻的影響[3]。不同的樂曲具有不同的韻,演奏者為了將樂曲本身的韻完美的展現給聽眾,對于非自己創作的樂曲在實際的演奏中應該深入的把握創作者內心的情感與想法,并深刻領悟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在演奏中與創作者進行內心的交流,在準確把握創作者的情感與意境之后,演奏者通過古箏演奏的形式將其表達出來。而古箏韻的感染力在于,在演奏者將這種情感或意境表達出來之后,演奏者可以與觀眾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并在心中具有相應的情感、腦中形成相應的畫面。
古箏作為我國流傳至今傳統的樂器之一,在流傳的過程中其演奏手法與思維等方面一直傳承與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表現形式與韻律。從古箏樂曲旋律的角度來看,古箏表現形式的韻味無非就是轉、折、園、游等。古箏通過獨特的表現形式將其中的韻味傳遞出來可以呈現出古箏演奏的最高境界。
古箏憑借其獨特的音色和表現技巧,使得音樂尾聲不會任由消失,而是結合彎曲性的演奏技巧使其將要消失但是有在關鍵時刻得以峰回路轉的感覺表現出來。在完整的古箏演奏過程中,使用的技巧較多其中包括了揉、按、壓、滑等多種技法。古箏演奏的技巧具體可以分為右手與左手技巧,右手的重點在于彈奏琴弦使其發聲,而左手的重點則是在于按壓琴弦使其變聲,兩者相輔相成使得古箏在演奏中具有獨特的韻味[4]。古箏在演奏中應該始終遵循著以韻補聲的原則,右手彈弦發聲、左手按弦變聲,左手的輔助使得原有的音律變得更加跌宕起伏、深入人心,同時也是通過音樂的韻味提高了古箏聲音的情感。左手的輔助技法之所以可以將音樂的韻味表達出來關鍵在于右手演奏的鋪墊,進而保證了韻與余音之間的聯系。余音是樂曲的韻產生的基礎,余音是客觀存在的但是韻卻是以情感形式而存在的,從這一點來看兩者存在本質的區別。通常情況下,右手指彈、左手司按是古箏通常的演奏方法,但是右手彈奏,右手按弦是現階段古箏彈奏的主要方法。而古箏獨特的魅力在于對余音的處理,對樂曲余音進行處理之后使其具有彎曲性,正是使整個樂曲具有韻味的處理方式之一,正是由于古箏獨特的魅力才使得其本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結束語:
總而言之,古箏作為中國傳統的樂器之一,一直流傳至今必有其吸引人的優勢,氣與韻在古箏中的結合可以表現出不同于現代樂器的藝術意境。因此,在古箏的實際演奏中,演奏者必須注意氣與韻的養成與表現,結合完備的藝術理念以及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將古箏特有的氣韻完美的展現給聽眾。
參考文獻:
[1]楊碧琛.談古箏演奏藝術中的"氣"與"韻"[J].北方音樂,2017,37(23):46-47.
[2]張智昱.論古箏演奏藝術中的氣與韻[J].商品與質量,2017,(32):70.
[3]鄭婉依."氣"與"韻"在古箏演奏藝術當中的表現探析[J].北方音樂,2017,37(6):42.
[4]鄭婉依."氣"與"韻"在古箏演奏藝術當中的表現探析[J].北方音樂,2017,(6):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