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摘要:環境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僅可以為我們營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還可以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促進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環保事業的深化。但環境工程管理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出謀劃策,社會人士監督才能提高其效率。而先進的技術、監測手段和資金是其發展的支柱。本文探討了環境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關鍵詞:環境工程管理;問題;解決方法
1 環境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環境因素評估不充分
現階段我國環境工程管理還處于起步階段,相比較發達國家而言發展時間和技術水平還相對比較落后,當前管理制度和體系還不完善,存在軟指標多硬指標較少的問題,在實際管理措施落實中很難把握準確的尺度,對環境工程管理造成一定的難度。軟性指標多致使環境工程管理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積極產生放棄心理,從而制約了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嚴重影響管理工作質量,不利于未來環境工程管理工作的發展。
1.2 管理不規范的問題
經濟建設初期,人們本著先發展后治理的理念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污染,在享受經濟快速發展帶來成果的同時,環境也逐步影響著人們的正常生活,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和霧霾給人們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均是由于人類對于自然環境的肆意破壞造成的。在環境工程管理中相關的管理人員缺乏專業、客觀的決策使其始終沒有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和管理意識,早期盲目的經濟發展造成的環境破壞造成的嚴重、惡劣的后果逐漸顯現出來。
1.3 缺乏環境管理意識
現階段我國缺乏環境工程管理意識,對于相關實驗室和網站的管理存在疏漏,自動化程度比較低。人們缺乏環境工程管理相關意識給后續工作的開展造成不便。社會與政府的監督力度不足,致使很多制度形同虛設,規范化、系統化的管理體系遠不足以支撐現階段的管理需求,在實際實施中操作性較差。
1.4 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
環境工程管理在我國的起步比較晚其發展緩慢,造成專業的管理人才匱乏的現象,在現有的經濟環境和發展現狀中技術人才無法充分發揮最大的作用,兩者的矛盾致使行業內優秀的管理人才嚴重流失。以環保為例,雖然從事環保工作的人員眾多,但是擁有專業的技術知識同時又有豐富管理經驗的人才少之又少,比例不超過5%,這就造成我國環境工程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始終無法提升的關鍵原因。
2 環境工程管理的解決方法
2.1 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首先,提高宣傳水平,利用宣傳的方式讓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其次,將環境保護工作的資金投入力度加大,使用科學合理的分析實際問題的來源,同時從實際情況入手對出現的問題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制定高質量的管理機制,環境工程管理保證人們生活高層次標準。我們更好的將環境保護管理法律系統完善,限制人們的行為,對環境進行強制性的保護工作。
2.2 完善環境工程管理體系
環境工程管理體系化對環境工程管理來說是很重要的,針對體系化的問題,我們分為三個方面進行。第一,凡是涉及到環境管理相關問題的決策時要有環保部門參與,還有就是環境工程在進行的過程中要保證有環保部門的相關人員全程跟蹤管理。第二,凡是涉及到環境問題的工程都要由環保部門確定,涉及到產業調整的問題也要環保部門介入。第三,在相關的政府部門與環保部門建立相應的統一監管制度,完善相關部門的責任,切實讓各個部門負起責任來。
2.3 完善重大因素評估,切實改善治理實效
重大環境因素的評估應成為環境工程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說不經過重大環境因素的評估,工程項目不允許開工建設。為了建立重大環境因素的評估體系,要結合工程目標和現實環境,通過科學測算將工程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例如某些工程雖然重大環境因素合規合法,但是工程本身存在不確定性,因此評估指標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設置。評估指標的制定可選擇兩種方法,一是適應現有的環境政策及相關規定進行制定;二是針對實際環境條件和重大環境因素進行制定。顯然后一種方法與環境結合的更緊密,有利于環境工程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2.4 加大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做好環保資金使用的跟蹤審計
在環境工程管理工作中,通過加大對環境保護資金的投入,這是對環境的一種補償,能夠為改善環境質量提供生重要的保障。通過加大環境保護資金投入力度,可以有效的實現對環境惡化趨勢的控制,進一步改善環境的質量。當前我國環保投入資金一直沒有達到能夠有效遏制環境惡化的標準,這就需要在加大環保資金投入力度,實現對環境的有效保護,以此來更好的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近年來人們越越重視環境問題,這也使各級政府部門也開始逐年增加環保資金的投入,同時對污染環境的單位負責征收排污費用。隨著環保資金數量的增加,審計部門需要對環保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建立環境保護資金使用情況反饋報告,提高環保資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規性,同時也能夠更好的發揮出環保資金的效益。
2.5 加強土壤修復的研究
根據土壤污染類型在選擇土壤污染修復技術時必須考慮修復的目的、社會經濟狀況、修復技術的可行性等方面。就修復的目的而言,有的是為了使污染土壤能夠在安全地被農業利用,而有的則是限制土壤污染物對其他環境組分(如水體和大氣等)的污染,而不考慮修復后能否被農業利用。不同修復目的可選擇的修復技術不同。按修復土壤的位置分。土壤污染修復技術可分為原位修復技術和異位修復技術。
原位修復技術指對未挖掘的土壤進行治理的過程,對土壤沒有太大擾動。其優點是比較經濟有效,就地對污染物進行降解和減毒。無需建設昂貴的地面環境工程基礎設施和遠程運輸,操作維護較簡單。此外,原位修復技術可以對深層次土壤污染進行修復。缺點是控制處理過程中產生的“三廢”比較困難。
異位修復技術指對挖掘后的土壤進行修復的過程。異位修復分為原地(on site)處理和異地(off site)處理兩種,原地處理指發生在原地的對挖掘出的土壤進行處理的過程,異地處理指將挖掘出的土壤運至另一地點進行處理的過程。其優點是對處理過程的條件控制較好、與污染物接觸較好。容易控制處理過程中產生的“三廢”的排放;缺點是在處理之前需要挖土和運輸,會影響處理過的土壤的再使用且費用通常較高。
3 結語
環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條件,必須要重視環境工程的管理工作,才能夠更好的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高紅霞,李立勇. 試論環境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 綠色環保建材.2018(12).
[2]闞嬪.環境工程管理分析[J]. 環境與發展. 2017(06).
(作者單位:青島天人環境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