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露
摘要:環境對幼兒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幼兒園環境,才能更好地培養幼兒成長。文章通過對情境創設、禮儀教育、教育同步、資源開發等方面的研究,旨在積極推進家園共同體建設,提升幼兒的交往能力。
關鍵詞:家園共同體;交往能力;構建策略
發展學齡前幼兒的溝通能力,使他們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和他人,學會如何處理與同齡人、教師和他人的關系,是生活、學習和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但是,絕大多數學齡前幼兒缺乏溝通能力,主要表現在:(1)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自控力,不會與同齡人友好相處;(2)認知與行為的不一致,即在幼兒道德品質的發展中,存在言行不一的情況;(3)交往缺乏穩定性,違背了幼兒園工作規則的要求。因此,如何通過家園共同體的建設培養幼兒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尤為重要。
一、注重家園共同體情境創設
1.開展以角色為基礎的區域活動
例如,在小廚房里,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制作美味的食物,并與他人交流制作美味食物的方法;在陶藝酒吧里,幼兒可以相互幫助,一起探索陶土制作的奧秘;在建筑區里,幼兒可以相互合作,動手動腦,不斷創作新作品;在表演區里,幼兒可以充分地解讀、表演童話劇和繪本故事等,體會人的各種情感的表達。
2.開展值日生活動
值日生分配組長,安排一日值日工作,從晨間接待問好到幼兒園環境打掃,游戲活動安排,午餐、副餐值日,監督幼兒如廁和洗手,讓幼兒在實踐中體驗和理解基本的社會規范,學會自律,尊重他人。
3.開展親子活動
每月的親子活動,讓幼兒不僅感受到活動的樂趣,而且還能體驗到溝通的樂趣,因此要在不同的活動中以不同的對象,促進發展。
4.開展班級微信群活動
教師可以通過探索家庭溝通的新渠道,積極開展班級微信群活動,及時在微信群中向家長發布新信息,家長對管理的意見和建議等進行網上溝通。
二、重視家園共同體禮儀教育
家長和教師在教育幼兒的同時,應該以幼兒的發展為教育目的,雙方可以達成一個具有共同目的的協議。教師要喚醒家長的教育意識,使他們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長也要經常與教師溝通,詢問幼兒的學習情況。一旦幼兒在幼兒園出現問題,教師應及時與家長溝通,幫助幼兒解決問題。家庭教育對幼兒的成長非常重要。在上幼兒園之前,很多幼兒需要接受家庭教育來學習一些基本禮儀,這些基本禮儀的學習需要家長扮演一個教育者的角色。同時,家長也應該規范自己的行為和語言,在與他人交流時,應注意禮貌用語,不在幼兒面前說臟話,尊重他人,在與幼兒交流時要有耐心,為幼兒樹立好榜樣。
家長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幼兒,這就要求教師要開展教育活動,讓家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幼兒園可以通過家長會、校園網站、家長群等媒介,引導家長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對幼兒園的禮儀教育進行回顧與再現。總之,教師要與家長合作,完成幼兒的禮儀教育,只有家長和教師一起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才能在教育中發揮最好的作用。
三、力求家園共同體教育同步
很多幼兒周末沒有玩伴,他們的活動也很單調。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愛心接力和傳遞等有針對性的活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這種形式的活動尊重幼兒的選擇,以家庭為單位,自由結合,形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家庭約定同意結對,幼兒交換家庭,家長交換幼兒,讓幼兒和家長經歷前所未有的活動場景。活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請進來。家長可以經常邀請鄰居、親戚或朋友的幼兒來家里玩,也可以約朋友帶幼兒去別人家玩,這樣幼兒就能經常和家人以外的人聯系。二是出去玩。去郊外或公園玩的時候,為了安全起見,雙方家長要讓幼兒和不同的小伙伴玩耍,鼓勵幼兒與不同的人交往,接觸更多的人,從而鍛煉溝通與交流能力。
為了打破幼兒接觸人數的限制,使這個小群體更大,教師可以組織外出活動,讓幼兒園里的家庭參加范圍相對較大的活動,目的是讓幼兒體驗到小伙伴之間在家庭和親情之外的自然交流的不同感受。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周邊城市景點的一日游、兩日游,組織去近郊觀賞田園風光、采摘水果等,讓幼兒在外出或旅游中學會照顧他人,讓他們的交往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四、珍視家園共同體資源開發
1.教育咨詢
幼兒園對社區開放,針對溝通態度的障礙和溝通方式的不當,幼兒園組織家庭教育咨詢和個性測試活動,回答問題,提出建議和要求。
2.媒體宣傳
幼兒園使用電視臺、幼兒園微信群、宣傳欄等大眾媒體與家長有效溝通,在宣傳和教育的活動中提升幼兒的溝通能力。
3.志愿工作者
幼兒園讓部分家長和社區志愿者定期參加一些服務活動或教育活動,并為幼兒園、家長和幼兒提供一些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服務。
4.家庭歡樂
幼兒園應經常邀請家長參加親子游戲、童話表演、畢業典禮等大型活動;建立家長之間的聯系簿,方便家長與家人的聯系,邀請幼兒參加、拜訪他們的家人。
總之,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是幼兒園和家庭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建設家園共同體,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