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麗
摘要:目的 觀察康復護理干預模式在手部燒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8年8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部燒傷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2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試驗組患者采取康復護理干預模式,對比2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手部功能評分。結果 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手部功能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手部燒傷患者采取康復護理干預模式,能夠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手部的活動能力,提高護理滿意度,積極配合護理工作,達到較好的恢復效果和預后。
關鍵詞:康復護理;手部燒傷;患者;應用
引言
燒傷患者的燒傷程度和部位不同,治療和護理措施不盡相同。手在人體中有著重要的功能,并且是最有可能發生燒傷的部位,燒傷患者中手部燒傷的發生率為45%~50%。雖然手部燒傷通常不會危及生命,但深度灼傷可能導致嚴重的瘢痕攣縮畸形,而這些畸形往往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除了對手燒傷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外,還需要適當地進行護理干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8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部燒傷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2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18歲-50歲,平均年齡(25.5±5.7)歲。試驗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18歲-49歲,平均年齡(26.2±5.3)歲。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上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火焰、熱液、蒸汽、熾熱金屬所致的深度二級及以上燒傷;具備基本的閱讀和理解能力,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2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康復組實施康復護理干預措施,方式如下:①心理干預。燒傷后患者心理均會出現一定程度負性情緒,其中恐懼、悲觀、自卑等情緒出現概率較大,護理人員應在患者初入院時就實施全面的心理干預護理,明確其心理狀態,同步開展針對性心理指導,緩解負性情緒,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②功能鍛煉。手部燒傷患者常出現肌腱粘連、肌肉攣縮、萎縮等嚴重并發癥,進而影響手部功能。手部康復訓練需在患者康復初期,情況相對穩定后開展,可有效促進其手部及早康復。護理人員可依據患者手部實際康復程度,為患者的制定出個性化康復訓練。在實際訓練前,告知患者將手部浸泡在溫水中,時間不低于30min,以保障其手部血液正常循環。后續依據患者實際承受能力,開展強度不一的康復訓練。保障手部關節活動范圍由早期小范圍向后期大范圍發展,護理人員在幫助患者訓練時需注意手部動作盡量輕柔,每日按摩時間不低于3次,時間不超過30min;③出院宣教。于患者出院前,及時告知其手部燒傷相關知識,包含預防燒傷、受傷初步處理方式等。并著重宣講出院后手部護理措施,及護理手法。向其發放手部護理知識宣教手冊,便于其在出院后及時查看,保障護理方式正確。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需定時對患者進行電話回訪,了解并掌握其實際恢復情況,對其不正確護理及訓練方式進行糾正,促進患者康復。
1.3觀察指標
統計并對比2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以及手部功能評分。其中,護理滿意度主要包括:十分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三個方面。手部功能評分采用Michigan手功能評價問卷進行測評,包括37個條目,6個維度:手部總體功能(5個條目)、日?;顒樱?2個條目)、工作情況(5個條目)、疼痛(5個條目)、外觀(4個條目)、手功能的滿意程度(6個條目)。以上每個項目中,工作情況需要左右手同時考慮,其余項目左右手分別測量。分數越高說明疼痛程度越嚴重;其余項目中分數越高的表示恢復程度越好。每一個項目滿分為100分,總分為各個項目的平均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 2組患者手部功能評分對比
試驗組患者手部功能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手部燒傷康復護理干預的優點:(1)有利于改善手部燒傷患者手指關節總活動度:早期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使手部關節有一定范圍的活動,可防止關節長期固定所致的各種功能障礙,有利于促進患者手指總活動度的恢復,防止關節僵直、攣縮畸形。通過制定有效的手部關節活動度訓練計劃(包括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訓練),使患者早期有計劃地進行手部關節活動訓練,并明確要求患者每天完成手部關節活動度訓練的項目以及保證每天訓練的時間。通過局部按摩和壓力療法等手段可以促進靜脈血回流和淋巴引流,幫助燒傷患者減輕瘙癢、疼痛、焦慮抑郁等不適癥狀,使患者更好地完成訓練計劃。(2)有利于改善手部燒傷患者的手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手部是精細化活動最復雜的器官,手部功能恢復與否不僅關系到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決定著能否重返工作崗位。通過對患者進行20種常用日常生活活動訓練,能夠有效提高手部日常生活活動的靈活性和有效性。(3)康復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是指人類為了達到獨立生活而每天必須反復進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動作群,即完成衣、食、住、行及個人衛生的基本動作和技巧。通過加強關節運動、創面愈合護理、手部活動指導、日常生活能力(包括洗漱、進食、洗澡、穿衣、修飾、如廁等)訓練、加壓護理等一系列康復護理措施,可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手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顒幽芰?。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試驗組手部功能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其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對手部燒傷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相較于常規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手功能的恢復情況,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從心理、健康知識等多個角度幫助患者正確認識手部燒傷的康復措施、恢復結果等,樹立積極的心理模式,增加手部功能恢復訓練的依從性,得到訓練的最佳效果,使得患者恢復基本的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對手部燒傷患者采取康復護理干預模式,能夠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手部活動能力,并且提高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積極配合,達到更好的恢復和預后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4展望
目前,手部燒傷患者的相關護理措施和護理模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康復護理、心理護理等措施,但這些護理模式在臨床上還沒有統一的標準,觀察的臨床指標也不相同,缺乏長期的隨訪結果。因此,根據患者的病情不同,應該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不能隨意選用護理模式。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臨床護理工作者積極研討護理模式的統一化,同時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模式,增加隨訪數據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手部燒傷患者的臨床護理模式將會取得巨大進展。
參考文獻
[1]蘆英.手部燒傷康復護理干預的應用意義評估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285-286.
[2]喬麗,杜坤.手部燒傷患者應用康復護理干預模式的臨床效果[J/CD].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2):6218-6219.
[3]李霞清,秦桂芳.手部燒傷患者康復護理干預模式的臨床實踐總結[J].海軍醫學雜志,2017,38(6):54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