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商洛市一教師長期用侮辱性字眼公然辱罵班上一名女生。
四川省遂寧市一教師在班級群中公布成績單并罵學生拖后腿。
四川省仁壽縣一初中生因不滿班主任日常管理,持磚頭將其砸成重傷。
河南省欒川縣一男子偶遇二十年前班主任,掄起巴掌就打,原因是“當年班主任對其進行羞辱與毆打”。
……
近年來,有關師生關系緊張、對立,甚至大打出手的新聞事件屢現,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折射“社會病”的一面鏡子。盡管中小學師生關系從整體上看是健康的,但被扭曲與異化的現象依然存在。在師生關系中,學生不服管教是引發師生矛盾的一個導火索,若老師缺乏教育管理藝術、自身素養不足,則可能點燃導火索,激化矛盾。除了老師與學生這對主體,家長、學校及社會環境等都是影響師生關系的變量。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填平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鴻溝無疑是個系統工程。
我國尊師重教傳統源遠流長。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一些學生和家長片面強調教育是“服務業”,師生淪為“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位于“天地君親師”之列的師道尊嚴受到沖擊,發生偏離,有學者呼吁“師生關系亟須返本歸真”,從“親其師,信其道”“教學相長”等古樸的中國哲學與教育思想中找尋 “藥方”。
當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管理的權利意識日益增強,對學校教育也更有自己的理解和主張。一定程度上,師生關系失和,家長也難辭其咎。家長的教育觀、教師觀、家師關系、親子關系等都是師生關系的重要影響因素。如何架起良好師生關系之間的橋梁,是留給家長的命題。
莫讓師生關系“漸行漸遠”是教育的重要課題,也是全社會共同的期待。本組報道匯集一線教師、學生、專家的聲音,希望為改善師生關系提供一分思考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