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和明
摘 要:社會在發展,教育在進步。現階段的高中物理教學已經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們綜合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筆者在本文就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進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意見,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物理;教學實踐
引言:
毫無疑問,我國當前教育界最為熱門的討論詞匯就是核心素養,在核心素養下的新教改旨在全面培養學生們學習的綜合能力和水平。這其中涵蓋了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各學科的基礎素養以及自主學習、創新能力、團隊協作等等方面能力。在現階段的高中物理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班級學生整體學習水平,充分結合物理課本上的各類基礎知識,重點培養高中生們以物理基礎素養為先決條件的核心素養,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真正意義上實現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轉換。
一、全面做好課前預習工作
客觀而言,對于高中每一學科來說,課前預習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在現階段的高中物理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重視課前預習工作,并且充分利用導學案創建出一個所教授課程章節的整體知識框架。教師一定要知道核心要點和范圍以及教學的重點、難點提前明確下來記錄標注詳細,便于在教學過程中讓高中生們有的放矢,在預習時對自身所較為難理解的部分進行重點預習。此外,在高中物理教學預習環節的物理導學案設計方式上,筆者建議,高中物理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物理基礎以及思考方式等要素,讓導學案的教學目標可行性較強。教師想要實現循序漸進的教學理念,可以選擇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目標分層教學,全面落實梯度性的教學目標,由淺至深、由易到難、由小目標到大目標。在實現一個個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讓高中生們逐漸找到學習物理的整體思路,全面提升學生們的物理思維能力。
二、積極轉變課堂教學方法
平心而論,現階段的高中物理教師應該推陳出新,全面轉變原有的傳統授課習慣,注重課堂教學的節奏,確保高中生們能夠全面掌握物理的基礎知識以及物理實驗操作具體方法。筆者建議,教師在現階段的物理課堂上可以采取合理化的提問式教學模式,教師提前精心設計一些物理核心問題,有效刺激的刺激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舉個教學例子,在人教版高中物理“物體的受力分析”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提問的方式問學生:“我們如何才能確定物體所受的力?受力圖應該怎樣畫?同學們所知道的受力分析方法有哪些?”這些有針對性的提問既簡明扼要節省教學時間,又可以為學生們指明一個正確的學習方向。學生們通過這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方式和方法能夠增強探究欲望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全面提升物理核心素養。
三、重點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筆者認為,在現階段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一定靈活掌握以及運用好物理教材,采取科學化、系統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們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增強體驗感,拓展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感受成功的喜悅,全面增強物理學習的自信心。舉個例子,在分子直徑數量級的物理測量實驗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們在實驗開始時都無從下手。毫無疑問,高中生此前從未接觸過這類物理問題,但實事求是的講,這個問題屬于一個相當典型的物理問題,其具體實驗過程中主要是利用單分子油膜法進行物理實驗。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們將已經準備好的油膜覆蓋在分子的表面,接下來充分利用讀取的面積計算出分子直徑所占有的數量級。這一物理實驗所具有的的實際教學作用非常典型且重要,其不但能夠增強高中生們對分子直徑數量級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可以讓高中生們今后在進行分子直徑數量級估算時能夠有一個明確的參考目標。教師還可以全面利用對這一物理實驗的解題方式和解題思路進行舉一反三的多樣化講解,全面提高物理教學的整體效率和質量。
四、深挖教材中的物理學史
在現階段的高中物理日常授課過程中,筆者建議,教師可以結合一部分的歷史知識,通過對物理科研人物的歷史故事等方面的深入了解。讓高中生們在日常物理學習過程中在諸多優秀物理學家的精神感染下,更加重視物理的全面探究。舉個教學例子,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們講解我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錢學森的事跡:當年,在錢學森教授提出回國請求后,美國方面大為生氣,對錢學森嚴加看守,甚至提出巨大的誘惑,只要錢學森不回中國愿意留在美國,美國方面就可以立刻給予他最優質的工作條件以及令人想象不到的物質待遇。但愛國心切的錢學森仍舊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到自己祖國。這種愛國主義情懷一定能夠打動學生們的內心,讓學生們對偉大物理學家們可歌可泣的做法心生敬畏和尊重,為接下來的物理核心教育中的核心素養培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物理教學之路任重而道遠,教師只有不斷探索、不斷鉆研、不斷創新,采取科學化、合理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才能讓未來的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任翔. 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學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8.
[2]龐茜.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下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