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剛
摘要:讀后續寫是新高考模式下出現的題型.本文旨在探索從閱讀審題、構思、文本組織、內容銜接、合理結尾四個方面探討讀后續寫題型的方法。
關鍵詞:讀后續寫;記敘文;要素;情節
該題型要求考生先閱讀350詞左右文章,根據材料內容以及所給兩段開頭句和10個關鍵詞續寫150詞左右,要求與所給文章邏輯銜接、情節合理流暢而且完整。好的文章離不開構思的巧妙、思維的創新、語言的文雅優美以及思維的邏輯準確。在讀后續寫訓練中,學生應努力克服四個關口。
一、審題關
學生要做到多角度解讀前文內容。
該題型以記敘文為主。 其話題一般更貼近生活,有一定趣味性,給學生的想象空間較大,上下文的連貫性較強,語言也容易把握。有的寫人、敘事來描述人物的經歷和事情的發展變化。有的寫景狀物激發讀者的思想共鳴,增加閱讀體驗。
1.把握記敘文六要素, 即who, what, where, when, why, how。有時候文章并不是所有要素都出現,可能只涉及其中幾個,我們只要把這幾個要素弄清楚了,文章主要內容也就清晰展現出來了。
2.根據時間、地點或是事件發展的主線等把握故事的情節。情節廣泛存在于敘事性作品中,用來表現人物之間相互關系或是事情的發展過程。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部分。
3.把握細節。細節描寫是指對人物某些細小的言行舉止或細致事物的描述,以及對環境的細致描述。在閱讀文章中,我們可以關注文章主人公的所看、所聽、所做、所想、所聞以及所感。
4.把握關鍵句。文章開頭或結尾句子常是段落的中心句,也常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抓重復率最高的句子,這些句子常能反映作者的寫作目的;抓作者發表議論的句子,以此來弄清人物感受。
二、構思關
合理的故事情節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人物性格、情節在故事前后保持一致,不能有矛盾。二是故事情節不能違背生活邏輯、情感邏輯、思維習慣等。構思階段可以遵循以句擴句、看詞組段、連段成篇的寫作順序。
在基本的句子結構上添加定、狀、補等成分。例如:
The man dressed in red rushed into the restaurant, shocking all the customers enjoying their coffee at the moment.
充分解讀前句,利用順承遞進、轉折對比、因果關系等寫出后句,使句意表達更豐富、更形象。例如:
Having read the inspiring book before, the young boy still found himself absorbed in it.
如何構建段落思維呢?1.分析所給詞出現的位置、詞性,名詞、代詞在句子里多作主賓,動詞多作謂語,形容詞多作定語,副詞多作狀語修飾整個句子。2.明確寫作對象。3.連詞成句,聯句成段。
關注所給句子,合理推斷段落情節。學生應根據文章主人公的所說、所聽、所想、所感、所做做出合情合理的續寫。
三、銜接關
銜接的作用是使文章保持意義上連貫、文句流暢和行文的變化。
關注續寫內容與前文的邏輯銜接。包括與原文中以文字形式直接表達的信息的銜接,與通過原文推測出的隱含的(作者寫作感情色彩、人物性格…)的銜接。
關注與所給段首句的銜接。注意提取段首句子中包含的諸如時間、地點、人物動作等信息,并推斷隱含反映的信息。
關注續寫兩段的銜接。注意第一段續寫內容和第二段自然承接,尤其是第一段段末和第二段段首句子的銜接。構思中,要特別關注兩段中時間、地點、人物語言、人物心理、事件的發展推進等。
關注段落內句子之間的銜接。對于段落而言,主旨句和支撐句相互依賴、密切聯系。
四、結尾關
結尾至關重要。除揭示故事結局外,結尾還應與前文伏筆照應,使人覺得在情理之中;與前文對比,點明主旨,啟發讀者思考。另外,結尾還承擔著表現主人公心理、性格、品質等作用。
哲理性結尾往往總結出文章中心思想,用客觀語言表述,使文章有一定的思想內涵。例如:
Love may be silent, but it was always there.
以境抒情常常會起到“此時無情勝有情”的表達效果。 例如:
No matter how cold the winter was, all that they could feel now was the surpassing warmth.
參考文獻
[1]王玉艷,張躍. 新高考英語讀后續寫(實踐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山東省北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