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祺雯
中醫認為,“積”為百病之源。任何事物的質變都源于量變的積累,疾病也不例外。若體內的“垃圾”長期積蓄,不及時清除,必將會帶來健康隱患。
氣積傷肝
中醫認為,氣貴于流通。意思是說,若氣機順暢,則百病不生;反之,如果氣機失調,則會影響健康。人的七情失常最易引起“氣”的運行失常,從而導致氣機郁滯不暢,形成“氣積”。
血積傷血管
血積,是指瘀血凝結成積。人體內的血液不斷流動循環,灌注全身臟腑器官,當營養成分過多,血管內甘油三酯等脂類物質便會大量積聚,甚至形成“脂潮”,此時,血液黏稠度高,血流速度減慢,血瘀就逐漸形成。
水積傷腎
水不但能滋養臟腑、經脈、肌膚、毛發等組織器官;還是滓液、血液、膽汁的重要原料。人體對水的吸收、轉換、運輸和排泄,統稱水液代謝。然而,一日這種節奏被打亂,人體各部位所需水的正常值也將隨之改變,一些地方出現供水不足,另一些地方則出現水液過盛而產生潴留,這種潴留即是“水積”。
食積傷脾胃
食積,即積食。現代生活中,孩子零食不離手;大人每餐必有肉,碰到應酬吃得更多;老年人由于腸胃功能減退,都會或多或少出現吃多了不消化、肚子脹等積食現象。
痰積生大病
中醫將“痰”分有形與無形兩種。有形的痰,一般指呼吸系統的分泌物,是貯于肺,咳之能出,可以看得見;而無形的痰,則是指機體內的體液在致病因素的影響下,失去了正常的運行途徑和規律,逐步停蓄凝結而形成的一種黏稠的、有害的液體,肉眼無法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