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



摘要:鄉村旅游產業順應了產業優化升級與產業融合的發展趨勢,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落實,鄉村旅游產業將會是新時代農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寧國市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與氣候條件擁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具有廣闊空間。本文立足于寧國市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現狀,結合產業融合理論,分析探究寧國市鄉村旅游產業的兩大既有路徑,并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寧國市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旅游;寧國市
一、研究背景
十九大報告及中央“一號文件”所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在新時代關于農村發展的新思路,涉及經濟、生態、鄉文化、治理和社會等方面的內容,是指導我國“三農”工作的新思想。在經濟領域,眾多學者認為鄉村振興會助推農村經濟的振興、發展、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尤其在鄉村經濟產業融合方面將發揮作用。鄉村旅游是順應農業與旅游業融合而成的“農業+旅游業”發展模式,學界認為鄉村旅游產業契合鄉村振興的基本要求,是鄉村振興在經濟領域實現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關于鄉村振興背景與如何發展鄉村旅游業的研究成果多是在政策上的宏觀解讀,或是研究鄉村旅游發展路徑與振興政策的耦合程度以及對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引導關系的研究,較少結合具體地域進行討論,因此,本文從縣域經濟出發,以寧圉市為例,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鄉村旅游產業進行路徑研究,尋求寧國市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
二、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
(一)鄉村振興促進“農業+旅游業”模式的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將在宏觀上為農村產業融合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也會對鄉村經濟發展新模式的研究提供物質保障。鄉村旅游是立足于農村自身,在保留原有農業生產能力基礎上,增設旅游服務配套設施,引進服務業管理方式,創立休閑農業、特色農業,是在農業基礎上衍生而得的第三產業,是典型的“農業+旅游業”發展模式。融合模式的發展在前期需要政府的定向支持,同時也需要第三方對實際地點進行策劃,鄉村振興戰略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政府對鄉村的支持力度,政策背景下的第三方介入也有利于“農業+旅游業”得以保質保量地完成。
(二)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鄉村旅游對于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助推鄉村經濟振興具有積極意義,發展鄉村旅游能夠推進鄉村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培育具有多樣、個性、品質等特征的鄉村旅游新業態,打造復合型生態產業鏈條,提升鄉村旅游發展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全面的農村振興計劃,在多方面、不同角度上有不同的發展要求,需要在不同層面上達到預設目標才能使得鄉村振興戰略的成功。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符合鄉村振興戰略在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預期,對于成功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總體布局要求具有重要意義。
(三)鄉村振興戰略為寧國市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培育新熱點
1.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
寧國市享有大量鄉村旅游資源,即使是在鄉村振興戰略發起之前,寧國市鄉村旅游產業就已經表現出其強大生命力,2017年寧國市實現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收入12.5億元,接待各地游客650萬人次。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義進一步地豐富了寧圉市的鄉村旅游潛在資源,開辟農村新市場: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8個鄉鎮成功獲批省級優秀旅游鄉鎮:新增4A景區1個,新增華東大裂谷、吳越古道、山門景區等3A級景區3個:創成省級旅游示范村2個:新增高星級農家樂8個。鄉村振興的強大政策背景為寧國市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開發潛在旅游資源的能力、拓寬了游客選擇面。
2.鄉村旅游設施的完善
鄉村振興戰略在微觀層面也給予寧國市鄉村旅游產業一定支持,在具體經濟個體中建立獎勵、扶持機制,刺激商家對其供給能力在數和量上進行升級。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寧國市歷年來對鄉村旅游發展的獎扶政策成效顯著:全市共形成農家樂集群7個,農家樂經營規模達1200余戶:補助農家樂床位5317張,全市鄉村旅游農家樂床位數突破1.1萬張。如表1所示,為寧國市2018年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扶持政策,其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設施設備補助、農業+新業態、特色產業政策等扶持內容都與鄉村旅游產業具有高度關聯性。鄉村振興戰略為寧國市鄉村旅游的發展解決了硬件設施的匱乏問題,加強了鄉村旅游地區的游客接待能力。
三、寧國市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既有路徑分析
(一)全域旅游項目
全域旅游是寧國市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兩大既有路徑之一,該發展路徑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且一直延續至今,目前與鄉村振興戰略保持共時發展。全域項目的建設以旅游業為根基,確定旅游業為寧國市的優勢產業,在全市范圍內的旅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實現融合發展。寧國市全域旅游項目的適時開展為區域內旅游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實現了區域內旅游資源與旅游經濟的協調發展。但是,全域旅游并沒有將潛在鄉村旅游資源納入整合范圍,也沒有將三農問題歸入政策制定時的考慮因素,許多資金的調配與扶持政策只能在全域旅游與鄉村振興中模糊開展。
(二)美麗鄉村建設工程
美麗鄉村建設與全域旅游一起構成寧國市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兩大既有路徑,這項整治型政策延續時間較長,在2012年開始每年至少有1000萬元的專項資金投入,是寧國市早期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的形式。經過多年的努力,這項政策在改善農村治理方面卓有成效。寧國美麗鄉村建設工程以農村、農民、環境為出發點,在環境、文化、公共管理、農村基礎設施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要求,其目標是建設一批有文化特色的美麗鄉村。然而,美麗鄉村建設的落腳點在于構建農村環境與當地居民的和諧關系,較少涉及對外旅游因素,因此,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只能為鄉村旅游的發展在環境關系上提供開發基礎,但很難在拓寬旅游市場方面真正助推鄉村旅游產業。
(三)既有路徑引入鄉村振興戰略的SWOT分析
根據現階段寧國市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特征,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該市鄉村旅游產業在既有兩大發展路徑中引入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如表2所示)。根據SWOT模型顯示,如果由兩大既有路徑擴充為三大推進力,在資金、人才、技術上都會引導鄉村旅游在原有發展水平上更好地發展,就三大推進力中個體因素而言,工作量都要比純粹使用一種發展路徑小,因此也能達到更好的政策效果。但是,政策共時、錯位等潛在隱患的存在可能導致政策效果無法完全發揮最優效用。同時寧同市自身鄉村旅游產業尚未成熟,鄉村旅游品牌亟待樹立。四、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寧國市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建議
寧同市憑借已被利用的旅游資源使其鄉村旅游業發展顯著,但是,就擁有的豐富鄉村旅游資源而言,寧國市鄉村旅游產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面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寧國市鄉村旅游產業將迎來更好的政策環境,獲得包括物質與文化上更多的資源支持,因此,急需調整優化發展路徑,以便更好地配合區域農村內旅游經濟的發展。
(一)由政府主導,進行鄉村旅游品牌建設
針對寧國市鄉村旅游產業自身的情況特點,當地政府應該繼續加強鄉村經濟中的產業融合,在缺乏配套設施的地區增加投入,對缺乏政策知識的農民定向培訓,培養能夠順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農民。完善以政策創新為核心的鄉村旅游發展支撐體系,開展不同形式的宣傳推介,尋找品牌構建附著物,以附著物為宣傳重心,構建有影響力的全域鄉村旅游品牌。保留鄉村傳統文化,將鄉村文化研究成果納入村旅游品牌建設中附著物元素考察范圍。
(二)協調三大路徑著力點,力求效果最優
落實鄉村旅游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邏輯響應,關鍵是要把鄉村振興戰略“政策紅利”轉化為推進鄉村旅游發展、解決制約鄉村旅游發展制約瓶頸的有效措施,構建以產業融合為主導的鄉村旅游發展產業體系。寧國市政府應當繼續全域旅游項目的進程,將產業融合度高與鄉村振興戰略耦合較好的鄉村納入項目,將第三產業行業規范引入鄉村,提高原有的“三農”意識,提升鄉村旅游服務質量。同時,也要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在鄉村旅游開發區域內,提高對自然、人文環境的要求;進行農村管理制度創新,契合政策下新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克信,楊紅,馬作珍莫.鄉村旅游: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一種路徑選擇[J].農村經濟,2018( 09):22-27.
[2]陸林,任以勝,朱道才,程久苗,楊興柱,楊釗,姚國榮.鄉村旅游引導鄉村振興的研究框架與展望[J].地理研冤,2019,38( 01):102-118.
[3]安徽文明網.寧國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掀開美好山城畫卷[EB/OL].
[4]楊載田,劉沛林,劉春臘,劉天曌.安徽寧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創新探索[J].廣東農業科學,2012,39( 03):182-184.
[5]銀元,李曉琴.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的發展邏輯與路徑選擇[N].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8( 05):182-18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