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民間金融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但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為了保障民間金融的長期、可持續生存與發展,需要加強風險的防控,應該從金融體制入手,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創新。基于此,本文結合民間金融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探討了民間金融發展面臨的困境,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通過民間金融的體制改革與創新,民間金融能夠平穩、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民間金融;金融體制改革;改革措施
前言:民間金融屬于“非正規金融”范疇,其金融行為不受政府金融監管,主要為農村農業和工業建設以及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資金支持。民間發展空間較為廣泛,對于民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協同作用。但是在民間金融發展過程中,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產生違法、違規的金融行為,增加了民間金融的負面影響,需要做出相應的改進和完善。金融體制的改革與創新,對于未來民間金融的生存與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民間金融的發展現狀
(一)發展迅速
民間金融由于處于正規金融體系之外,不受政府金融監管體系的管理和控制,同時也不會受到社會法律體系的規范,主要以中小私營銀行、民間借貸以及民進集資等形式運行。民間金融主要包括個人借貸行為、民間借貸中介行為以及“中介+擔保”等形式。在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融資難的問題。由于銀行的房貸門檻較高,很多中小微企業并不符合貸款對象的選擇標準,難以通過正規金融途徑獲得融資。而民間金融的放貸門檻較低,對于借貸人資金用途并無限定,借貸條件較為寬松。因此,在中小微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更多的選擇民間融資途徑。近年來,中小微企業的良好發展,主要得益于民間金融的資金支持,同時對于民間金融的快速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民間融資規模顯著提升。目前,民間金融已經逐漸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正規金融以外的補充。
(二)盛行于農村地區
民間金融的交易形式簡單、便捷,同時有著較低的交易成本,容易受到農村地區居民的青睞。農業發展的融資條件,難以滿足正規金融體系的要求,主要考慮到風險因素,民間金融貸款成為更好的選擇。因此,民間金融盛行于農村地區,以民間借貸、和會較為常見。民間金融為農村居民提供的各類金融服務,對于當地的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與此同時,民間金融的運行形式,在地區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主要與當地的經濟環境有關[1]。
在民間金融的支持下,解決了中小微企業和農村居民的融資難問題。對于正規金融不能提供資金支持的群體,民間金融能夠作重要的補充,滿足相關的貸款和融資需求。民間金融的融資和借貸形式靈活、多樣,能夠滿足不同借貸人的各類需求。除了融資和借貸,民間金融還可以作為一種投資渠道。居民可以將閑置資金進行投資,可以獲得較高的利潤回報。
二.民間金融發展面臨的困境
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拓展投資渠道等方面,民間金融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但是其中存在問題也不容忽視,需要具體了解當前民間金融發展面臨的困境,分析相關問題的發生原因和影響因素,進而實施預防性的管理辦法。
(一)風險高
在選擇民間金融進行融資、借貸的過程中,不能只看到民間金融的優勢,更要考慮到其中的風險因素。與正規金融相比,民間金融的規模小,缺乏充足的結余貨幣,存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與此同時,民間金融較為脆弱,在遭遇損失后,會直接影響到整條資金鏈。民間金融的貸款,主要以借貸者或擔保人的個人信譽為基礎,在金融交易的過程中,雙方往往采取口頭協議或不規范的書面協議,不會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該過程中,債權人承擔著較大的風險,一旦借貸者出現失信行為,債權人則會蒙受損失。
(二)缺乏監管
在民間金融活動中,往往缺乏嚴格、規范的監管,對于各類金融行為和活動并未明確的要求。與正規金融相比,民間金融的形式多樣,加上金融行為較為隱蔽,難以有效的加以監管。與此同時,在眾多的民間金融機構中,缺乏統一、一致的管理,沒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投入較低,監管難度大,監管效率低。
(三)違法違規行為的產生
涉及到民間金融監管方面的法律,由于效力層次較低,難以產生有效的監管效果。缺乏有效的監管,沒有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往往會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滋生違法、違規行為。某些個人或企業利用協議、合同中的漏洞,未考慮自身的償還能力,但仍然進行借貸,無法按時歸還本息。而在追究民間金融違法違規行為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法律支持,無法為司法裁決提供足夠的證據,難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另外,高利貸、龐氏融資等違法行為的產生,也與缺乏監管有關,會對經濟秩序產生干擾。
(四)正規金融與民間金融之間的矛盾與沖突
在經濟發展建設中,正規金融占據主體地位,并與國家的經濟政策相符合,容易進行監管和調控。政府部門在實施宏觀調控政策時,能夠掌握正規金融體系的相關數據,便于針對性的制定經濟政策。而民間金融主要作為正規金融體系的補充,主要服務于中小微企業和農村居民。但是民間金融難以受到監管和調控,往往會妨礙國家經濟政策的執行。
三.民間金融體制改革與創新方法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正規金融體系和民間金融均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動民間金融體制的改革與創新,對于民間金融的生存與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一)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在民間金融體制改革工作中,需要制定嚴格、規范的監管制度,建議專門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為民間金融監管提供權威性的法律依據。地區政府相關部門需要了解當地的民間金融發展情況,調查走訪各個中小微企業和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浙江省政府部門立法出臺了民間金融監管和自律機制,并嚴格予以執行,加強對民間金融領域的風險防控。民間金融行為可以得到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并以相關法律、政策作為約束,能夠有效減少違法、違規金融行為的產生。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能夠加大執法監督,有助于建立一個規范化的民間金融體系,減少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問題的發生,對于民間金融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民間金融的法律監管工作,引起了多個地區政府的重視,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辦法。
除了浙江省之外,山東、湖南、四川以及內蒙古等地區,均出臺了民間金融監管辦法。在山東省東營市,針對民間金融監管問題,設置風險平準基金,用于防控民間金融活動中的風險因素。在四川省自貢市,政府部門通過與企業、債權人的溝通,建立協調機制,建議采用非訴訟方式處理糾紛,用于解決民間金融活動中各類問題。在四川省成都市,則是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途徑,加大了民間金融風險防控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居民對于民間金融風險的正確認識,能夠提高警惕性[2]。
(二)加強金融生態鏈的構建
在民間金融體系的發展和建設過程中,需要加強金融生態鏈的構建。提供金融服務時,需要做好風險評估工作,并確保風險可控。面對中小微企業時,需要對企業的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的前景進行了解和掌握,選擇更具發展潛力的企業。簡化融資流程,擴展服務范圍,提高融資服務水平。基于市場調節制度,構建穩定的金融生態鏈,打造多層次的金融體系,能夠為更多企業、個人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
(三)加強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
在民間金融風險防控工作中,既需要外部的監管,同時也需要內部的自我調節和控制。民間金融機構應該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并需要結合既往的工作情況,尋找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強化內部風險控制機制。民間金融機構的各個部門能夠認真履行自身的工作職責,加強自我審查,不斷發現問題,改進問題。各部門之間能夠緊密溝通、協調,相互進行監督。在P2P模式的研究中,民間金融機構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技術和人力,分析P2P模式中的缺陷,進而發現安全隱患,有針對性的進行處理,為網絡金融風險的防范提供相關建議,建立網絡金融產品監管體系。
(四)民間金融風險的宣傳
加大民間金融風險的宣傳,政府部門、金融中介機構均需要參與其中,主要面向于民間放貸人。民間放貸人對于民間金融風險缺乏良好的認識,未能做好風險防范的準備,很容易出現風險問題,使其蒙受損失。利用各種媒體途徑,在社會范圍內廣泛傳播民間金融知識,讓社會居民更加深入的了解民間金融,了解其中的風險。而民間放貸人能夠知曉風險責任,在放貸時,能夠認真評估風險,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更加理性的借貸[3]。
結論:綜上所述,民間金融的快速發展,滿足了中小微企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在融資方面提供支持。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民間金融存在著風險高、缺乏監管、違規違法等問題,并與正規金融存在矛盾與沖突,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民間金融的發展。為了有效防控民間金融風險,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構建完善的金融生態鏈,加強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加大民間金融風險的宣傳,進而促進民間金融體制改革與創新。
參考文獻:
[1]易元芝,王慧文.民間金融供求及其運行機制研究——基于溫州歷次金融風潮與金融改革的思考[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01):47-51+91.
[2]夏梁省.民間金融的內生發展與演化路徑——基于浙江臺州民間金融發展的實踐探索[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7,37(01):11-17+31.
[3]蔡鍵,毛雅娟,米運生.資本有效配置、企業技術創新與金融體制改革深化——供給側改革與農村金融發展論壇綜述[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7,(01):110-112.
作者簡介:
林日煋(1992--),男,漢族,福建莆田,中國中金財富證券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