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江
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意味21世紀的教育必須順應時代潮流,追求回歸生活的課程理念。也就是說,除了科學以外,藝術、道德、個人世界、自由的日常交往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它們為學生走向“完善的人”的心路歷程上貢獻積極的力量。多次大型抽樣問卷調查表明:青少年閱讀所占時間的比重下降,用于觀看影視的時間遠大于閱讀語言文字的時間。而青少年卻這樣回應這種現象:爺爺們年輕時讀書,因為除了書,什么娛樂活動都沒有;爸爸們年輕時除了看書,就是抱著收音機津津有味地聽;而我們,既有書看,又有各種各樣的媒體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為什么讓我們對死氣沉沉的書籍情有獨鐘呢?我們還這么年輕!
青少年是電視、電影的主要觀眾,他們不可能不受影視的影響,一切堵塞都是徒勞的,何況母語的習得也是無處不在的。因此,我認為,可以把影視適當引用于課堂教育,因勢利導,將有利于語文學習。
一、巧妙入題,激發情趣
“你可以不相信‘天下無賊’,但你不能懷疑善良和真誠的力量。由劉德華、劉若英主演的《天下無賊》,寄予了人們對美好社會的期望,對善良人性的呼喚。”這是我在進行《大道之行也》時的一番導語,當我把板書中天下無賊的最后一個字刪掉時,同學們的踴躍參與熱情超乎了我的想象,天下無“奸”“偽”“貧”“離”“獨”“私”“疾”“困”……學生們用自己的語言詮釋理想的社會境界,而他們的理解與文意那么貼近。我話鋒一轉,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就有關于人類美好社會的構想,并給它定名為“大同”。從學生們的蓬勃興致中,我知道這節課上得非常順利。
《媽媽,洗腳》這則公益廣告,有年邁慈祥的老母親,勞累孝敬的媽媽,乖巧懂事的孩子,三代人溫馨的家庭生活場景,撥動著我們心中最溫情的心弦。當屏幕中出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字樣時,我把《散步》板書在了黑板上。在蕩漾心湖中的感動里,我們動情地讀起這篇動人的文章。
二、影視輔助,誦讀悟義
在誦讀曹操的《觀滄海》時,我們拿來電視劇《三國演義》曹操吟誦片段作參照:曹操站在高山之巔,面向大海,目光深邃,胸襟開闊,高聲吟誦《觀滄海》。此景、此情、此神韻,是教師一般性范讀無法企及的。它為學生提供了更好的示范,調動了學生的內在情感,使他們心有所動激情澎湃,高昂鏗鏘的朗誦聲回響在教室。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林海音《城南舊事》的節選。為了讓學生能真正懂讀,我為同學們播放了同題小說改編的電影。它以“淡淡的戀情、濃濃的相思”為基調,采用串珠式的結構方式,串連起三段并無因果關系的故事,形成了一種以心理情緒為內容主體、以畫面與聲音造型為表現形式的散文體影片。同時,影片又輔以舒緩的節奏,象征、含蓄、對比、重復等藝術形式,創造出一種近乎中國水墨畫般的寧靜、淡泊、簡約的意境。當學生們依舊沉迷于那首憂傷的驪歌時,我們實際上對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線條結構、獨特語言、詩一般的意境都有了更加形象的認識,于是在解讀課文時,學生的思維愈發跳躍。
三、利用影視劇,促進課外閱讀
中學生正在青春發育期,又有強烈的好奇心,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當電視臺或電影院播放某部電視劇或電影時,與之相關的東西便成為中學生的熱門話題。與它們有關的書就成了中學生互相傳閱的熱門書。借此,學生通過閱讀了解了原來不懂的東西,積累了相關知識經驗,加深了對某些作品的理解。
觀看《駱駝祥子》改編成的電影,讓學生把它與名著進行對比,在比較中理解作品的內涵。將《我的兄弟姐妹》搬上課堂,拉開了八年級第一單元的序幕:體悟人生奮斗的意義,感受人間的關愛和溫情。當《送東陽馬生序》結束后,我當即為學生播放了一個黃土里刨出來的故事——《上學路上》,它玲瓏剔透閃爍著西部特有的陽光。古人宋濂的求學路之艱,今人王燕的上學路之難,雖時空不同,但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一篇文章,一部電影,留在學生內心的震撼將是永久的。它比教師三言兩語的總結更精彩,更深刻。渴望知識,憧憬未來,不畏艱苦,樂觀自上的精神也必將給學生以心靈的洗禮。
四、借影視,助寫作
2007年春晚,有一群民工孩子的《心里話》打動了中國億萬觀眾。當它再次在我的課堂響起時,同學們眼中有淚水滾落。看到屏幕上那一張張純真可愛的小臉,學生是有所思的;聽到那一句句稚嫩樸素的聲音,學生們是有所想的;這種真實與深刻留給學生深深的印記,他們也是有心里話要說的。當堂作文,學生們文思泉涌,真情流露,留下了一篇篇佳作。有詩歌《心痛·心動》,有記敘文《我也是個民工娃》,有議論文《深思》,有散文《不同的起跑線》。字字句句寄予同情,充滿感動,洋溢溫暖。我想這比一個簡單的材料、話題作文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更能激起一種高尚的責任感。
“耳朵里塞著小喇叭,躲在被窩里看漫畫……”超女張含韻的這首歌,其實是中國青少年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小細節。既然他們喜歡聽歌,就不要硬塞住他們的耳朵。為此,我為學生設計了一個課外小練筆“聽一首歌,講一個故事。”沒想到同學們的寫作熱情空前高漲。《蝸牛》《愛就一個字》《希望》《隱形的翅膀》《童話》《飛得更高》……在他們的筆下,它們不僅僅是一首歌,而是一個個美麗的青春故事,一段段勵志的動人情節,一群群個性鮮明的人物。這樣把作文延伸到課外去完成,既為他們開辟了一個寬松的時空條件,又放開了內容,使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乘著歌聲的翅膀,他們寫下的文字更有創意。盡管對網絡教育有各種各樣批評的聲音,但依舊抹不去心中那個濃濃的影視情結。利用影視拓展教學時空,豐富教學方式,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為引人入勝的愉快的學習活動,又從情感上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何樂而不為呢?當越來越多的作家與影視結緣而名聲大振時,當越來越多的文學作品與影視聯手而更被世人知曉時,我的課堂影視情結就越發濃郁。將影視、閱讀、寫作適時結合,我們的課堂會更精彩。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