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敏
校企合作作為現階段中職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式,是學校資源與企業資源共同融合實現“雙贏”價值的根本形式。中職作為培養職業技術人員的主力軍,就更應緊追時代的腳步,力求合作共贏的教學模式,將企業所需要的精英人才作為我們學校教學和育人的重點培養方向和目標,把服務性行業的要求作為辦學宗旨。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論述
校企合作顧名思義,就是校方與企業合作辦學,合作經營,同時提升校方學生質量和企業用人需求的一種模式。它更是一種注重培養學生質量,注重在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注重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樹立了應社會所需,與市場接軌,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全新理念,可以說它為教育行業的發展提供了生機勃勃的機會,讓職業教育的發展前程更加廣闊。
二、校企合作要具有長效性機制
校企之間缺乏長遠合作規劃,從而造成企業參與意識不強,合作伙伴關系不夠穩定,最終導致了校企合作缺乏發展的契機以及基本的發展規律,所以校企合作方面一定要注重雙方長效性機制的建立。
例如,在目前已開展的校企合作中,基本都是學校為求發展和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而主動向企業界尋求合作伙伴,企業主動來尋求與學校合作辦學的少而又少,多數企業給予學校的資助,也都停留在課程支持、實習基地提供、員工培訓等具有一定廣告利益的合作。
三、校企合作要尋求定向性機制
定向性培訓機制就是要求給校企雙方共同的選擇層面,這種“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優點就是能夠尊重校方、學生、企業三家的總體要求,它所強調的是在執行校企合作中,企業要選定與自身發展以及工作屬性相互匹配的學生,而學生也要選擇與自身未來發展和能力相匹配的企業,企業可以按照計劃培訓,職業學生也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同時定向培訓機制結束后學生可以直接到相關企業就業。
例如,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在進行校企合作培訓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意愿選擇進入旅行社還是企業工作,而企業也要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對學生進行定向性培訓,通過規范化招生渠道招募該專業的學員,與學員簽訂培養就業協議后將學員帶進公司的日常運作中,企業要做到為學員提供全方位的工作機制,同時校方、學生、企業要在互相尊重對方發展意愿上簽字,并且要經過多方位的確認,一方面保障定向性培訓機制的落地生根,一方面保障長效性機制的涉入,待學生經過測試和結業后,獲得委培院校和國家主管部門頒發國家認可的學歷文憑和技能證書后,再由企業安排學生入職。
四、校企合作要具有雙向性機制
既然是校企合作,就一定要尊重校方和企業的共同利益,高職院校的人才培訓以及就業關系著高職院校的就業率與知名度,而企業對員工的需求關系了企業的發展和經濟效益,所以我認為校企合作也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雙向性互利的機制。
例如,高職院校要建立起校企合作評價與考核體系。在實踐教學中,很多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都帶來較好效果,尤其是在提升學生就業水平方面有很大的效果。但是部分院校與用人單位、學生都反饋,校企合作并未具有實質性結果。首先是校方,校方對合作企業無法做到正確的評估與審查,學生進入企業后企業也沒有相關的制度和專業人士引導學生學習和實習,學生也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效果,因此缺乏考核體系是一大因素,對此狀況校方就必須深化校企合作的“雙贏原則”保障學生的基本權益,企業選定了培訓學生,但是學生在培訓實習期間經常出現失誤和不服從管理現象,或者嚴重損害了企業利益等,企業也要與校方溝通,一方面保障企業的利益,另一方面不違背三者之間所鑒定的合同。這兩項是校企合作雙向性機制的基本原則。
總之,校企合作是一項雙利互贏的教育模式,職業院校應該不斷完善自身校企合作的管理體系,探索和創新校企合作模式,不斷深化學生、校方、企業共同的價值追求。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