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燕
摘要:在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資金一直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融資能力的高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小企業是否有著自身的發展優勢和發展動力。且在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下,中小企業大多面臨著融資難的困境,如何切實有效解決融資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難題。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中小企業;融資;挑戰措施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傳統金融不再占據唯一的位置,互聯網金融應勢而發展,中小企業在此也迎來了新的發展,但隨著中小企業的不斷擴大,陷入了融資難的困境。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原因
(一)缺少完整的信用擔保體系
我國信用擔保體系還需完善,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比較低,取得貸款較為困難。且中小企業在直接融資方面有著比較高的門檻。雖然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推出從一定程度上為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場所和部分融資機會,但是根本不能滿足我國數量不斷擴大的中小企業。并且,我國從政策上更加重視大型企業,對中小型關注度不高,所以大量金融機構也會跟隨國家的重視方向,把重點精力投入到大型企業身上,使得中小企業融資處境越發困難。
(二)中小企業內在因素
我國中小企業自己本身經營范圍較小,是融資難的根本因素。并且中小企業沒有加強風控和培養技術創新的意識,缺少真實的數據和信譽擔保,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重點大多在傳統的服務業和制造業,涉及的范圍不廣、經營規模小、技術創新能力弱,要想實現擴大經營規模的目標還有著很多困難。第二、中小企業缺乏高信譽度,沒有培養完整的信用管理體系。第三、中小企業有限的資產,不能和大型企業相比,且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銀行需要企業提供資產抵押的需求。繁雜的手續貸款過程,也成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阻礙。
(三)金融機構外在因素
由于金融市場上各機構問的競爭強度不高,主要受貸方市場主導,使得中小企業融資難度顯著提升。具體來說,一方面是因為金融機構較寬泛的競爭氛圍導致這些小型企業無法自由主動地選擇適合的融資單位。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在市場中的占據地位不對等,即金融機構處于優勢地位,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計劃受到了更大的阻礙。
二、互聯網金融助力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的法律監督和管理制度缺失
互聯網金融存在兩面性。盡管對比傳統金融市場,互聯網金融有其天然的優勢之處,如資源開放化、融資效率提高等,但在這些優勢背后實則潛藏了很大的風險,這種潛在的風險促使許多中小企業仍持保守態度觀望。而且,互聯網金融依托于互聯網大環境,其發展速度較快,加上法律本身存在的滯后性,導致目前仍缺乏完善的監管制度來規范互聯網金融中不斷產生的衍生形式,因此仍存在著較大的金融風險。
(二)中小企業風險控制有待提升
在互聯網金融時代背景下,不僅催發了一批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產生,也為中小企業進入了一個新發展時代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土壤。但這不代表著目前互聯網金融市場運營毫無問題,無論是以中小企業本身的情況來論,還是以眾多互聯網金融企業運作流程來論,很多中小企業在互聯網融資過程中缺少相關的抵押品,給互聯金融帶來了潛在的風險。因此需要注重提升互聯網融資業務的風險控制。
三、推動互聯網金融助力中小企業融資的對策
(一)大力推廣互聯網金融。正是由于中小企業對新興的互聯網融資的形式與優勢缺乏一定的了解,導致它們存在著不高的利用率,因此我們應該向它們注重宣傳互聯網金融對比傳統方式的融資優勢,使它們在融資時互聯網金融能夠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以免陷入融資困境。具體來說,應該采取傳統媒體和互聯網新興媒體相結合策略,加強宣傳力度。在這些宣傳平臺上,以推動互聯網金融助力中小企業更好地融資為目標,以向中小企業宣傳互聯網金融在融資方面的優勢為宣傳內容,讓更多的中小企業清晰認識到互聯網金融擁有的融資優勢,從而使它們的融資需求得以解決。
(二)及時敦促對相關領域的立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由于互聯網金融的融資途徑較為新型,其融資質量還有待提高,而互聯網金融為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開辟了一個新的方向,因此為了使互聯網金融能更有效地為中小企業發揮作用,及時建立并完善相關的法律監管機制是迫在眉睫的事。另外,雖然對比于傳統的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在破除中小企業資金困境上有著大量的優點,但由于相關法律監管制度的缺失,使得互聯網金融本該助力中小企業融資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因此,相關部門應重視這方面的立法工作,從互聯網金融實際特點出發,積極建立并不斷完善法律制度,同時充分調研其中最易』葉現的問題,并著重在這些方面上制定相關的法律政策,從而有效規避互聯網金融的潛在風險,提升互聯網金融的實際作用。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大力促進發展互聯網金融,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還能有效提高市場的經濟發展水平。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加大扶持的力度,制定切實可行的扶持政策,從而更好地發揮互聯網金融在市場經濟中的促進作用。
四、結語
在當今互聯網不斷發展的新時代中,中小企業不僅應該提升自身素質,加強相關的法律意識,減少違約發生的概率。并且只有在中小企業、互聯網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三方合力推動下,互聯網金融才能更加健康、持續地為中小企業提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