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思蕓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耳部手術術后;疼痛程度效果分析
引言
耳鼻喉手術臨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解剖結構的特殊性,手術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術后疼痛常有發生;而耳鼻喉疾病對患者日常如呼吸,吞咽等影響較大,日常生理活動對傷口的牽拉作用大,所以耳鼻喉疾病術后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難度大,對緩解患者術后疼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耳鼻喉手術術后疼痛程度效果,研究篩選2017年5月份-2018年5月份耳鼻喉收治的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78例,現將研究資料整理并作如下的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此次研究中的120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耳鼻喉手術患者,依據病床單雙號方法平均劃分為觀察組(n=60)和對照組(n=60),觀察組中35例患者為男性,25例患者為女性,年齡區間為26~45歲,(33.5±2.6)歲為平均年齡,對照組中38例患者為男性,22例患者為女性,年齡區間為25~46歲,(34.4±2.8)歲為平均年齡。比較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數據,組間數據并無顯著差異。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積極的檢查,并對癥治療,給予常規組優質護理,包括術前資料收集,術后生命監測,并發癥預防等。研究組開展綜合護理,具體操作如下:(1)心理護理:患者由于病情的影響,加之需要手術治療等刺激,一大出現術后并發癥患者的心理情緒波動較大,對治療、護理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影響;患者入院后的基本資料護理人員應第一時間進行收集整理,對患者的年齡,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情況進行評估,了解患者擔憂的方面及問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及防范重點;并積極與患者及家屬做好溝通,注意交流中溝通技巧的應用,做好患者情況的控制及疏導,使患者在整個治療護理過程中積極的配合;在手術結束后第一時間告知患者手術順利完成,使患者可以放松心情,舒緩緊張的情緒。并與家屬積極溝通,對患者的情況詳細告知,應與患者積極交流,轉移患者的注意力。(2)疼痛護理:手術實施后,對手術病灶周圍神經等會造成一定的損傷,從而產生疼痛;疼痛會造成患者焦慮,抑郁,暴躁等不良情緒,所以患者術后應主動告知,術后疼痛逐漸加重屬于正常現象,是麻醉藥消退后的現象;疼痛情況對患者的心理情緒、睡眠質量等都造成影響,良好的心理情緒以及優質的睡眠質量可以體改患者的身體免疫力,提高預后效果,縮短時間。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熱情交流,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時可以播放輕柔的音樂,舒緩患者的緊張情緒。疼痛嚴重的患者可遵醫囑使用陣痛藥物。同時指導患者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如果患者疼痛情況嚴重的及時通知醫生,排除手術等操作原因外,可以采用鎮痛藥物;對于可以忍受的疼痛可以采用轉移法等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降低對疼痛的敏感度。(3)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開展應貫穿整個護理過程,在患者入院初期針對疾病的相關情況,包括疾病的發病因素,治療過程,并舉出實際治療成功病例做好患者的鼓勵與支持;同時對于術前護理重點,術后護理重點,積極配合的重要性等;對其問題耐心解釋并宣教,建立治療的信心與配合程度;對于患者的飲食,用藥,生活等多方面注意事項逐一進行講解,并將重點打印方面患者及家屬閱讀,利于促進患者的康復。
1.3 評估指標
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手術后疼痛程度,選擇視覺模擬評分對其疼痛情況進行評估,輕度分為2分,中度為3~5分,重度為大于6分。
1.4 統計學數據
將SPSS19.0統計學軟件應用于此次研究中,對研究數據進行計算,疼痛程度經計算后表現形式為計數資料,檢驗卡方,組間數據如出現統計學意義說明其數據間差異顯著。
2結 果
觀察組患者輕度疼痛例數多于對照組患者,中度和重度疼痛例數少于對照組,組間數據經比較差異顯著,形成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手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為疼痛,對于耳鼻喉手術患者而言因為手術位置較為特殊,和呼吸以及飲食存在關系,致使此位置對于疼痛較為敏感。持續性手術后疼痛會影響患者的生理以及病情恢復,同時損傷患者的心理。因為大部分患者并不了解術后疼痛有關知識,害怕止痛藥物會產生不良反應,或者長時間服用止痛藥物會出現依賴性,從而影響患者預后。與此同時術后疼痛同樣會影響日常生活,對神經產生刺激,然而疼痛還會影響機體內分泌。此次研究中采用的綜合護理模式可從專業角度對患者進行護理,在日常生活中協助患者了解疼痛有關知識,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伴隨醫學水平的完善,護理模式同樣發生了轉變,模式為生物、心理以及社會,綜合護理將患者設為中心,將患者注意力分散,并予以患者心理疏通和健康宣教,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護理配合性。此外對患者護理后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可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止痛措施,并規范用藥。綜上所述,耳鼻喉手術患者采用綜合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術后疼痛,可將此護理模式在臨床中大力推廣。
結語
耳鼻喉手術創口對呼吸道肌肉產生的刺激會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這較易引起患者產生不良心理情緒,進而影響臨床療效和預后恢復。本研究中加強與患者進行交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健康宣教,同時對患者進行疼痛程度進行評估,提高患者對術后疼痛的認識,樹立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提升疼痛耐受程度。臨床耳鼻喉手術由于患者的差異性大,病情復雜,且由于解剖結構的特殊性加之手術的刺激,對護理工作提出挑戰;雖然目前臨床上對耳鼻喉疾病的治療主要采用微創手術,其治療效果得到充分的肯定,但是因其手術部位的病灶主要在鼻腔,耳道,咽喉等位置,手術的創口對吞咽動作,呼吸作用等反應較強,這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刺激神經,反復疼痛;而疼痛對患者機體內分泌造成影響,發生紊亂,影響患者的情緒,睡眠等,所以術后疼痛的護理工作的開展非常重要。綜合護理的開展通過多方面護理工作的開展,針對性疼痛護理開展積極的護理模式,主動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對日常臨床護理抓住重點,給予具有針對性的護理,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情況;同時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積極鼓勵患者,通過引導轉移等方法,降低患者的術后疼痛感。本次研究結果充分說明綜合護理干預對耳鼻喉手術術后疼痛程度效果顯著,大大緩解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適性,加速預后,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潘璟.綜合護理干預對耳鼻喉手術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4,16(24):3213-3214.
[2]黃小華.綜合護理干預對耳鼻喉手術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4):164-165.
[3]冉曉琴.綜合護理干預改善耳鼻喉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4):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