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在眾多種疾病當中,很少有像腦動脈腫瘤那樣具有“戲劇性”的疾病,說它具有“戲劇性”主要就是因為在腦動脈瘤沒有破裂以前,患者就像“正常人一樣”,該吃吃,該喝喝,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根本沒有任何癥狀。但是只要是腦動脈瘤破裂以后,基本是一瞬間,病情飛速的惡化。就實際來說,對于那種輕度患者而言,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癥狀就是劇烈頭痛、惡心以及止不住的嘔吐,甚至出現昏迷情況;而對于那些重度的患者而言,在腦動脈瘤破裂之后在短時間內就會出現呼吸費勁、心跳很快停止繼而發生腦疝最終導致患者死亡。所以,在業界當中,人們形象的把腦動脈瘤稱之為“定時炸彈”。在我國著名演員、被稱之為“小品王”的趙本山老師就是在正常活動的時候由于腦動脈瘤而導致突發性腦出血經過外科手術得到及時救治才“撿回了一條命”。
腦動脈瘤是腦動脈壁的某一部分發生囊性擴張,從而形成了“瘤子”,這種瘤子的血管壁非常薄,因此就比較容易破裂、出血,這也就是為什么其破裂后會使病人病情飛速惡化的主要原因。這種病在任何年齡段都有發生的可能,然而最常見的就是三十周歲到五十周歲的年齡段,并且這種病還有一些“性別歧視”,通常來看,這種病更喜歡“女性”。在實際當中,有九成以上的患者在瘤子破裂之前沒有任何癥狀,所以很多人都完全不知道在自己的“司令部”居然還埋藏著一顆“定時炸彈”。但是,相信讀者讀到這里已經完全“方”了,肯定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涼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目前根據大量的臨床總結,我們其實能夠發現,目前有大約百分之二十五的腦動脈瘤患者只要細心的觀察自己的身體,就能夠發現一切“蛛絲馬跡”,并且通過手術刀可以成功拆除。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怎么分辨它。
在實際中,動眼神經麻痹的患者并沒有出現其他癥狀,僅僅就會出現一側上眼瞼下垂,會表現出來怕光或者瞳孔散大的情況,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在眼科檢查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在這個時候就要警惕是不是動脈瘤找上你了。
偏頭痛病人常突然發作一側偏頭痛,部位多位于眼周圍,并呈波動性。患者自己壓迫頸部的動脈血管,可暫時使疼痛緩解。
第三,眼球突出一側眼球向外突出,并有搏動感,多是顱內海綿竇內的頸內動脈瘤。
第四,三叉神經癥狀當動脈瘤壓迫或刺激三叉神經后根時,早期可出現三叉神經痛,晚期可出現三叉神經麻痹。
在出現類似癥狀的時候大家一定不要心疼錢,更不要怕費事,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而一旦被確診以后,一定要盡快治療,必須要借助手術刀來拆除這個炸彈。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在拆除這個“定時炸彈”我們要進行的工作,即護理工作,這也是比較復雜而且重要的一項工作,如果護理工作沒做好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病痛甚至還會發生二次傷害。
第一,栓塞手術之后的常規護理:首先,我們一定要穿刺側肢體平伸、穿刺部位壓沙袋八個小時,還應該細致入微的觀察該側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肢端血運情況。觀察穿刺部位有沒有出血、滲出。其次,還應該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出現的變化:更要注重患者在手術之后的意識狀態、患者自身的語言功能以及患者自身的肢體運動和生命體征變化情況。
第二,注意患者的營養供給:通常來說,在手術之后由于麻藥等原因患者還是處于昏迷狀態,所以在這段時間中患者是無法進食的,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及時的補充患者行腸內的營養,確保患者可以有足夠的營養供給。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對術后患者進行鼻飼護理:即注入鼻飼前應將胃內殘留液抽出,并將床頭抬高30~45度,注入速度宜慢。鼻飼后30分鐘內不予翻身或進行其他的操作。需要吸痰的患者,應該在鼻飼前將呼吸道痰液吸凈。在鼻飼中及鼻飼后30分鐘內盡量不吸痰,以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嘔吐。開始鼻飼時可采用連續緩慢的滴注法,使患者胃部容易耐受,以后逐漸增量加速直過渡到間歇喂食。
第三,心理護理:患者神智逐漸清醒后,對疾病的現狀均有焦慮反映。要對患者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給患者介紹疾病有關基本知識及信息,給患者情緒上支持和鼓勵,術后一段時間神經機能的恢復處于維持平衡階段,此時患者在心理上對疾病恢復失去信心,導致心理上煩躁,對患者給予同情、關懷,在康復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都要鼓勵,幫助其按計劃進行治療和康復。
第四,注意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通常來說,所謂的基礎護理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其一, 對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即應該讓患者保持良好的肢體位置與姿勢,按時轉換體位,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肢體強直、攣縮變形,定時保持肌肉的被動或主動按摩,防止肌肉萎縮的發生;其二,在護理實踐上面要保持每天晨、晚間護理各一次,保證患者的皮膚始終保持干燥、清潔。口腔護理,防口干、口臭。除此之外,對于患者自身的尿道口護理及各種護理注意無菌操作,防止感染的發生。翻身、叩背、按摩受壓處皮膚每2小時1次。
總之,對于腦動脈瘤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去面對,既不能惶惶不可終日,又不能輕視它,在發現有癥狀之后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去正規醫院檢查。身體是我們自己的,我們一定要愛護它,珍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