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多名學生爆料稱,學校食堂飯菜價格高,且設置最低消費額。明德學院方面回應稱,之前該校食堂一些檔口確實存在不規范現象,學生反映后,已經作出處理,部分飯菜售價正在調整。
商務部2014年發布的《餐飲業經營管理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禁止餐飲經營者設置最低消費。學生本來消費能力有限,食堂也不是消費場所,而是為學生提供基本生活服務的后勤部門。即便食堂經營者要生存、要賺錢,但學生食堂的性質決定了其應保障學生權益。這些年來,高校食堂市場化運作的情況已很普遍。這可以嘗試,但有些嘗試有走偏之嫌。如有的學校禁止外賣入校園、禁止學生校外就餐,理由是“為學生安全考慮”。問題是,既然是為學生負責,為何不將學生消費權益等問題也一并負責到底呢?像涉事學院這類獨立學院,的確在很多方面有其自主權,但既然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尤其是與公立高校合作辦學的學院,不能把學生當作羔羊,什么都“向錢看”。飯菜價格高,還設最低消費額,這有點過了。合作的公立高校也該加強監管,不能有好事時就湊一起,有了負面就劃清界限。也建議教育部門對此加以關注,對社會力量為高校提供后勤服務過程中的違規操作多加約束。
? 學校食堂具有公益性,不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是不能跑偏的原則。即便引入社會化運作,初衷也是通過競爭,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經營者或承包者要生存,但必須明白學校食堂不是耍心眼、賺大錢的地方,保證質量、薄利多銷才是正確的經營之道。
(摘自《新京報》8.29 馬滌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