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揚爍 何典軍
在“互聯網+教育”的種子還未在新田種下時,傳統的師訓模式給新田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困擾。據初步統計,新田教育系統每年組織教師到縣里集中培訓,車費和差旅費的支出多達百萬元以上。而利用“互聯網+教育”教師培訓模式,不僅可以省出大部分財政支出,還能有效緩解工學矛盾。在這種背景下,新田自主研發的“互聯網+教育”平臺便應運而生。
近年來,新田縣圍繞“培訓不出校、師資本土化、參訓全覆蓋、節約又高效”的教師培訓目標,探索出了一套低成本、高效益、可復制的“互聯網+教育”教師培訓模式。
自主建設,提供教師培訓新平臺
“沒想到,全縣所有教師現在可以通過手機在任何有網絡的地方觀看名師上課,學習她們的教學經驗。”在聊到“互聯網+教育”給自己工作上帶來的便利時,新田縣小學語文教師劉玖萍感觸頗深。她說,自從新田教育對接上了互聯網,她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國家級教師的精彩講座。隨著新田“互聯網+教育”模式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老師都有了同感。
劉玖萍感慨的源頭在于新田“互聯網+教育”師訓模式的搭建,在2014年以前,要聽到國家級、省級名師講課必須要走出新田,面對面上課,新田財政不足限制了無數教師的愿望。
平臺搭建好,硬件少不了。為了把優質課程送到新田所有學校,2016年以來,新田縣投入經費2700余萬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設,在全縣50所鄉鎮中小學以上學校建立了63個直播教室,提供“互聯網+教育”的硬件保障,實現優秀教育資源城鄉共享。今年7月,新田縣被確定為湖南省“2019年農村網絡聯校群建設實驗縣市區”,是永州市唯一獲此項目的縣區。
“新田的教育財政支出在全省來說算中等水平,以前的面對面培訓方式耗材耗力,效果比較一般。”回想起新田決心做自主建設“互聯網+教育”平臺時,新田縣教育局基教處主任劉國華告訴記者,新田以往的教師培訓模式都是由教育系統組織,上級單位牽線,選取部分教師奔赴外地進行面對面培訓,自從“互聯網+教育”師訓模式正式啟動以來,以點帶面,把整個新田教育系統盤活,實現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資源整合,師訓隊伍的全面升級
隨著“互聯網+教育”師訓平臺的搭建完畢,劉玖萍在新田縣思源實驗學校開講網絡課《核心素養下的主題閱讀》,距離縣城40多公里外的門樓下小學的老師們也在電腦上實時收看劉玖萍老師的講座。在此之前,這所鄉村薄弱學校的老師要到縣里接受培訓,不僅機會少,還要花錢費時間,如今,足不出戶就可以和名師面對面,收獲最前沿的教育資源。
“以前要去培訓都要跑到縣城里去,一是不方便,二是有教學任務只能放棄培訓。”門樓下小學教師劉書財這樣形容傳統師訓模式,而隨著對“互聯網+教育”常態化應用,新田共開設名師示范課、名師講座、教研員講座20余次,各教學聯盟通過直播平臺開展教學觀摩、送教活動近百次,參與教師達1萬人次,有效破解教師全員培訓的難題。
在推行教師培訓的過程中,新田縣先行組建了教師培訓團隊。教師培訓團隊經過精心遴選,且連續三年送至高校進行相應培訓,提高培訓能力。再以點帶面,讓送出去的培訓團隊利用“互聯網+教育”直播平臺,向全縣各個地區老師進行指導培訓,從而讓優質培訓資源走向農村和城鎮薄弱學校。
2016年以前,新田縣基礎教育論文獲獎人數為永州縣市區中等水平,自“新田縣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視頻直播系統”正式投入使用一年以來,2017年一等獎人數便達到28人;而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的優課獲獎名單中,新田在省級、部級分獲17人和5人。伴隨著“互聯網+教育”平臺的深度落實推動,整個新田縣的教師隊伍質量呈現階梯級上升。
下一步,新田將深度融合“互聯網+教育”,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中小學教師培訓各領域之中,提升新田教育的創新力和生產力,把“互聯網+教育”師訓模式打造成以教育為主體,互聯網技術為載體的新模式。新田縣教育局局長劉高慶表示:“新田縣將利用“互聯網+教師培訓”對教師培訓進行針對性提質,讓“互聯網+教師培訓”成為新田教育的一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