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猛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現代教育觀念的轉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也必然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即從原本的知識技能教育轉變為人本教育,也就是當代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更多的是注重以學生為本。本文從當下環境藝術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對“智態”教學模式進行了討論,并對該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人本;智態教學模式
引言
根據國家對教育未來的發展規劃,知識技能的教學將更多的向以人為本教學發展,“智態”人本教學將是當今教育的主要發展趨勢,隨著當下“大教育觀”理念的盛行,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之下轉變教學觀念、開展以人為本的智態教學,成了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環境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環境藝術設計是指對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進行一定的藝術設計,是一門較為實用的藝術課程,其涵蓋的范圍較為廣泛,由于教學方式等原因,導致其在教育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以下進行具體闡述:
1.教學內容守舊。環境設計涵蓋了建筑學、社會學和文學等學科,而在實際教學中,其教學范圍很難全面覆蓋,而且在此基礎上還添加了一些新的內容,根本沒有及時對教材和教學內容進行“更新”,使得教學方式和內容都還停留在較為老舊的階段,完全沒有體現出教學內容的新穎性,理論知識技巧尚未傳授完全,更遑論人本教育。
2.注重理論輕實踐。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新興學科,更多的是關注人類生活環境的設計,但是當下的教學內容和大多數篇幅都在基礎理論知識的分類、技術指標以及用途等,這些枯燥空洞的內容和實際的應用實則關系并不甚大,學生就算在學習完這些內容后,也很難會在實踐中運用,根本無法有效的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專業程度較弱。環境設計涉及到較多的理論知識,但是對于實際設計和應用卻鮮有提及,就算呈現出這方面的知識,相關案例也比較少,讓學生感到興趣寥寥,甚至是無所適從,教學的基本知識傳授才存在一定的問題。
二、“智態”理念:和人相關的環境藝術教育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人是屬于社會的,而現代教育的最終目的同樣是面向社會的,是為社會輸送具有創造力、德智體健全的綜合型應用人才,而傳統的單一式、封閉式教學模式必然會對新教育模式的構建帶來阻礙。現代教育理念是大教育觀,其優勢在于具備較大開放性,該開放性包含了教學空間和教學資源的開放,這就意味著學生有更多接觸新鮮事物的機會,讓學生對于社會所需要的具體人才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從而使其更好的融入社會當中去,形成其健康和獨立的人格。此外,大教育觀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環境藝術設計就是一門十分注重創造了的學科,在大教育理念的背景之下,對環境藝術專業的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今后更好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最后,環境藝術設計還注重材料物質上的感知,在工業時代的后期,設計是連接物質和人類精神的較量,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設計的不斷成熟,設計更多的是展現出人的屬性,所以,設計教育需要完成知識技術和文化兩個方面的統一規劃,這也就是“智態”教學模式的核心。
三、“智態”教學模式的構建路徑
開展項目實踐。理論知識如果不經過實踐,就很難確定出其實際意義,為了更好的明確智態理念的意義,并有效的開展智態教學,最主要的就是現場實踐教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主題式教學實踐,首先讓學生閱讀大量文化,整理出相關的歷史建筑遺產,通過書籍和文獻讓學生對于主題中居民村落的情況有一個具體的了解,然后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考察當地的傳統文化風格和人文特性,通過實地了解,引起學生對建筑歷史的思考,從中獲得相應的藝術啟發,最終達到智態教學的目的。項目教學的具體方法如下:
1.情景設計。該階段是讓學生根據該段時間的學習內容或者根據之前學習的知識設計出實際應用相近課題內容,設定出項目主題,教師需要在課堂中進行陳述,讓學生按照每組4-5人的方式自由搭配,小組自行選擇一名學生擔任組長,根據老師給出的主題,選擇主題或者對主題進行適當的修改,確定好之后作為本小組的設計項目,然后根據項目著手寫任務書,并根據主題找出學習目標、項目中的重難點,并進行小組成員分工以及項目想要達到的預期成果撰寫,將設計理念通過草圖的方式表現出來。在確定項目設計框架之后,為了確保項目的效果,各個小組需要在提交任務書中進行詳細討論,保證其是按照主題項目方向開展。
2.操作示范。根據學生當前學習的知識點,來完成學生的“知識遷移”,讓學生選擇適當的項目,教師要示范項目的實踐流程。小組開始項目學習中需要進行現場環境勘察、數據分析以及調研結果總結的分工準備,且在規定時間內將其呈交給老師。
3.獨立探索,項目總結。這一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讓其對知識點進行理解和消化,解決項目的要點問題,為完成整個項目打下基礎。然后各個小組開始整個項目的設計,小組之間通過交流探討,分工協作,完成項目,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設計之后,對于各自的主題項目進行總結,以PPT的形式向老師匯報,在最后的階段中在師生面前進行主題演講,回報自己的作品和設計成果。
4.項目評價。這是項目的最終階段,學生從開始的確定主題,到分工協作完成項目,以及后面的演講,老師需要根據小組的表現完成對小組的評價。需要注意的是,教學主要負責評價項目的學習任務書以及書面報告,學生則是進行對小組演講情況的評價,然后這些階段的成績相加,得出本次環境設計項目的總成績。
通過實際的項目鍛煉,能夠很好的實現學生文化精神和造物技術的結合,探索出人類智性延伸的可能性,將知識的傳授轉化為實際的思考應用,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四、總結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已經將人和自然環境、科技和文化環境相整合,現代的智態環境藝術教育實際上就是將和能夠塑造學生“智性”相關的因素,比如知識結構、民族情感以及創新思維能力相結合形成的一種文化體系,能夠最大程度的將知識技能轉化為實際應用,實現精神和物質的結合,以此來創建出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模式,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思維方式的發散有著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慶勇.建筑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的人才培養探討[J].藝術教育,2019(06):191-192.
[2]張曉鵬.產教深度融合的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模式探索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6):84-85.
[3]王鐵軍.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智態”教學模式的建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4):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