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衛東
摘要:學生資助是教育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師范類大學生的精準資助中,發展型資助是未來的核心和方向。師范生未來的職業是教師,發展型資助旨在培養家庭經濟困難的師范生的教師核心素養與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支持其全面發展。以育人為目的,從資助理念、資助需求和資助方式著手,通過發展型資助工作的實踐與探索,推動家庭經濟困難的師范類大學生成長成才,推進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穩步前進。
關鍵詞:家庭經濟困難 ?師范生 ?精準資助 ?發展型資助
一、發展型資助工作的重要意義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響應習主席“精準扶貧”的號召,教育扶貧在脫貧攻堅戰略中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學生資助是教育扶貧工作的必要環節,也是確保高質量脫貧的關鍵舉措。在國家“精準扶貧”的戰略背景下,目前高校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的發展方向就是精準資助。而當下高校的學生資助工作大都停留在滿足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學習生活需要的經濟型資助方面,忽略了發展型資助的重要性,沒有為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精神支持提供幫助,在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能力提升、信心幫扶等發展型資助方面還有很大空白。多數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只提供“獎,勤,助,貸,補,免”等傳統的經濟型資助模式,將大部分重點放在經濟助困上,忽視了“育人”。事實上,經濟扶貧是基礎,精神扶志才是資助工作的核心。
扶貧先扶志,扶志先培才。師范生是未來的教師,提高師范類貧困大學生的核心專業能力是精神扶志和經濟脫貧的關鍵。師范類大學生的核心專業能力有:教師口語、三筆一畫、教師形象禮儀、文化科學素養、教學教研能力、思維與科研能力等。所以,讓經濟困難的師范類大學生樹立遠大的教育報國志向,培養高尚的教育道德情操,擁有廣闊的教育知識視野和過硬的教育專業素養能力,將是師范類大學生資助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主要思路與實施
成都大學師范學院學生發展型資助工作以教師口語為起點,循序漸進,逐步開展深入。師范生未來成為教師的剛需和門檻就是教師從業資格證,取得教師資格證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普通話等級達到二級甲等或以上水平。成都大學師范學院中,大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來自農村貧困偏遠地區,有相當一部分經濟困難大學生還是少數民族同學。他們的普通話水平普遍不高,有些同學甚至畢業時還無法取得普通話二甲證書。因為普通話問題,他們未來的就業存在很大的障礙,教師口語能力非常欠缺。此外,普通話問題還使他們心理上產生了自卑感,信心不足,不敢在公眾場合講話或者發表言論,封閉自我,不愿與人交往。因此,普通話水平的提高,進而對高水平教師口語能力的提升,便成為師范類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剛需。
在師范類大學生的發展型資助的工作探索中,學院以普通話水平提高為起點,從小處落實;以教師口語能力提升為關鍵,培才從點滴積累。發展型資助工作重在育人,重在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自信心樹立和核心能力提升等方面。素質能力提升后,自信心、精神、心理和經濟方面自然就會逐漸富足。
實踐工作中,選取40名來自農村偏遠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的經濟困難大學生,依托學院普通話協會、教師口語授課教師團隊,通過組建早讀隊訓練、專業教師針對性指導、學長學姐面對面的朋輩幫扶與引領,開展普通話和教師口語的學習訓練。
早讀隊的訓練,在練習語音語調或教師口語表達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早讀訓練可以彌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朗讀次數少的劣勢。作為一個團隊,能讓經濟困難大學生在集體中共同努力,互相督促,激發每個人的進取心,形成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學習氛圍。
教師具有針對性的輔導更能準確地指出學生們的問題所在,解決學生們的發音問題。學長學姐的朋輩幫扶,共同語言多,更易產生共鳴,學生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學生之間也能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下進行交流,學生們也敢于在沒有老師的時候用普通話進行溝通和表達,有助于學生們的普通話語感的培養和教師口語能力的提升。
學院在工作實踐中,還舉辦了一場普通話知識競賽,一場讀書交流會。
三、階段性成效
在普通話知識競賽中,普通話協會工作人員模擬普通話過級考試的知識點進行出題。學生們踴躍答題,通過普通話知識競賽,發現了自己的字詞讀音的薄弱點,賽后勤加練習,積極備考普通話等級考試。在此次競賽中,工作人員也了解到學生們的發音問題,及時指出和糾正,更有利于提升學生們的普通話能力,提高了口語表達水平。在最近三次的普通話過級考試中,40名經濟困難大學生達到普通話二級甲等水平的人數累計達到30人,占比75%,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讀書交流會活動中,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和興趣愛好,明確各自所讀書目,利用寒暑假和周末等課余時間,制定了各自的讀書學習計劃;學長學姐負責對學生們的讀書進度比照計劃進行檢查和督促。學生們自覺性較高,都能較好地完成讀書計劃,對閱讀書目做了較為詳細的讀書心得筆記。在專業教師的帶領和引導下,學生們對《科爾沁旗草原》、《活著》、《圍城》、《潘先生在難中》等書籍做了讀書心得筆記的分享與交流。專業教師面對學生們在讀書過程中產生的疑惑,也都進行了探討式的回復與解答。
四、總結與反思
經濟困難大學生,尤其是來自少數民族落后貧困地區的學生,他們自信心普遍不足,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普遍不高,遇到挫折容易放棄。如何讓師范生的發展型資助活動,在更加廣大的經濟困難大學生群體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更多的師范類經濟困難大學生受益,是我們工作中需要進一步總結和反思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楊愛民.關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個性化成才支持的研究——以北京大學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3(4):58-59.
[2] 徐美華,饒志雄.新時期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機制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 (4):49-50.
[3] 王俐,賈曦.新時代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評論,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