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彪
摘要:推進大學英語教學與“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是當前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闡述了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并以《職通英語》第一冊第七單元為例,探索了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踐思路。
關鍵詞:大學英語 課程思政 融合
一、引言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边@要求課堂教育應具有針對性,不僅要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還需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除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其他各門課也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潛移默化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公共選修課要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積極融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教學中,形成合理的既符合英語教學、學習,又滿足學生思想政治成長需要的課堂教學。
二、當前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英語具有功利性、被動學習多于主動學習
由于我國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較強的功利性。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很多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了通過英語A級或者四級考試,或者畢業以后能找到好的工作,而不是去利用英語去進行國際交流或者了解外部世界。而其他學生多數對英語學習缺乏主動性,老師要求學多少就學多少。部分學生學習得過且過,他們聲稱“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只求考試不掛科。
2教學側重于知識和能力目標,忽視了素質目標和情感目標
高校的英語課程,因其語言類課程的特點,很容易將重點放在傳授語言知識和培養語言能力上,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筆者發現有些學生英語學得很好,語言能力也很突出,但是性格孤傲、喜歡獨來獨往,缺乏集體合作精神。個別學生學習缺乏基本的素養,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上課講小話、玩手機、不服從老師的管理,甚至頂撞老師。這些都是因為在學校時,思想政治教育缺位,或者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3、西方文化入侵,傳統文化丟失陣地
大學英語課程針對大一、大二的學生,這些學生剛剛成年,對于西方文化中的東西缺乏甄別能力。英美潮牌、好萊塢電影以及隨之而來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影響充斥著大學生的業余生活,導致在部分學生的身上出現了中國文化的缺失。有些學生很向往英美國家的生活,熱衷于追捧西方文化,過洋節,忽視中國傳統文化,對當代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方向也不聞不問。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一些學生出現了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思想。
三、課堂思政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可行性
首先,大學英語作為公共基礎課,是大學生前兩年的一門必修課,這門課程開設范圍廣,時間跨度長,課時也相對較多,從客觀條件上說,這是一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多得的平臺。其次,大學英語課程內容和題材廣泛,涵蓋社會、歷史、經濟、哲學、科技、文化等不同領域。英語教師可以以英語這種語言為載體,在聽、說、讀、大學英語寫、譯的教學內容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大學英語課程的人文性也意味著該課程承擔著人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全面發展的任務??梢?,大學英語課程的課程性質及培養目標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具有較高的契合度。
四、課堂思政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踐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是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開發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點,配合思政教育理論課教學形成育人協同效應的課堂教學形式,大學英語其實現可以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大學英語本文以《職通英語1》第七單元Festival為例,說一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踐。
(一)課前準備
本單元的主題是節日,屬于文化層面,適于引導學生做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大學英語學習西方節日文化中所蘊含的一些親情、友情、愛與包容等好的價值,大學英語弘揚傳統文化。本課程宜學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派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可以讓學生去查閱相關資料或者觀看視頻文件,了解感恩節的由來,以及節日傳統,讓學生懂得感恩節所傳遞的進取、友愛、以及感恩等價值。
(二)課中實踐
上課時,首先,老師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選擇幾組學生到前面進行展示,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所學所感,爾后進行分組討論,交流看法。分組時應當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在一個小組內,教師引導啟發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考,鼓勵他們在討論過程中考慮他人的意見,大家團結合作,共同完成任務。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從節日起源、節日傳統以及節日文化內涵等方面把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和感恩節、圣誕節做比較,引導學生通過節日去了解和發揚我國傳統節日承載的優秀的文化傳統。老師還可以針對現在年輕人中比較流行的“過洋節”,開展辯論,鼓勵學生把中西方的節日文化進行對比分析,弘揚兩種文化中好的一面,去除糟粕。這樣,通過分工與合作,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敬業精神和職業態度。
(三)課后拓展
教師可以借助第二課堂,把語言學習、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學生的文明素養,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學生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從而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影響力。針對英語學科的特點,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以“The Traditional Holidays”, “My Hometown”或者“My Chinese dream”為主題的演講等活動,弘揚愛國愛家的精神,傳播和弘揚優秀中國傳統文化。
五、結語
總而言之,大學英語不僅是一門培養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重要課程,也應當成為一門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程,必須充分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大學英語教學工作者必須革新思想觀念,提高對“課大學英語程思政”內涵特征及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與可行性的有效認識,在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融入課程思政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大學英語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大學英語12-大學英語09.
[2]謝琪嵐.論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思政元素[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