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梅
摘要:作為中職學校學生的必修公共基礎課,語文對提升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職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僅僅是擁有一技之長,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只能是普通人才;而在擁有過硬技術傍身的同時,良好的溝通能力能走的更遠[1]。因此,想要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是對語文教學提出的最新要求。但是,現階段國內中職語文教學存在許多問題,現狀不容樂觀。所以,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認知,重視語文教學,改革教學方法,以便增強學生的內在人文素養。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現狀
1中職學校語文教學現狀
1.1中職學生的學習現狀
一半的學生來中職學校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習職業技能,35.1%的學生是為了未來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學生想要學習技能,以便找到工作,在社會更好的立足的功利性目的很明確。中職學生從入學伊始,其社會性就比普通高中強,他們更加重視職業技能,關心就業。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普遍不高,64.3%的學生對語文的態度是一般,不重視這門公共基礎課的學習,只有30.2%的學生,喜歡語文。25%的學生承認自己語文學習的習慣不好,61.5%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習慣一般而已,不好不壞。只有13.5%的學生認為自己有良好的學習習慣[2]。60%左右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由于中職學生本身的學習習慣不良,學習態度不積極,學習缺乏動力,初中的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理想,導致他們的語文學習不好。24%的學生自己對語文不感興趣,不想學好語文這門功課。64%的學生,認為自己即使學了,也學不會,而且自己是來學習職業技術的,學習語文有什么用,還不如不學。
1.2中職語文教師教學現狀
中職學校的教師在思想上,存在消極的態度。33.5%的老師認為語文這門學科在中職學校不是優勢學科,45.2%的老師認為語文的優勢地位不凸顯,只有21.3%的老師認為,中職學校應該重視語文學科的學習,語文屬于優勢學科。可以看出絕大部分老師在思想上不重視語文學科的教學。他們認為,中職學校的學生只有是為了學習職業技能的,對于語文基礎學科的學習無需過多重視。導致許多教師備課只是為了應付教學任務。50.2%的教師是為了應付而編制導學案[3]。只有21.8%的老師導學案編制比較精細,會依據學生情況,不同課程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大部分老師上課很少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只有23.5%的老師會提前備課,制作PPT,運用最新教學技術進行教學。大部分老師在上課時,面對學生在下面不斷的做小動作,上課沒人聽見的情形,很容易就產生教學的挫敗感,失去教學熱情。上課多采用自說自話的滿堂灌的方式,教學內容多側重于語文知識的講解(43.5%)和習題訓練(31.5%)。教師成了整個語文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師傳輸的枯燥、無味的知識。只有25%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2 中職語文教學存在問題
2.1對語文的重視意識淡薄
現階段的職業教育,許多學校僅僅側重于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很少重視人文素養的培養。當然,校方對諸如語文這樣的文化課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致使任課教師和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重要性的認知淡薄。使得教育變得功利化;這對學生長期發展有害。
2.2教學內容和實踐脫節
現階段,中職語文課堂的教學和學生的專業聯系不緊密。教師教課,僅僅依照教材向學生灌輸課文的基礎知識,使得學生無法學到與相關專業有關的內容。語文課堂很少進行實踐活動,與學生日常生活相差甚遠。學生無法鍛煉自己的語言溝通能力,認為學習語文用處不大。
2.3學生的人文素養令人堪憂
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語言類學科,其教學重點是通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現在大多說學生語文基礎非常薄弱,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其表現為詞匯量儲備不足,口語交際能力差,寫作能力低[4]。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考上普通高中,不得不來中職學校學習,之中認知的偏差,導致學生產生很強的自卑、挫敗感,意志力薄弱,毫無進取心,長期下來價值觀扭曲。
3 中職語文教學的改革策略
3.1合理編寫導學案, 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首先,教師要精選導學案內容,符合素質教育理念,減輕學生負擔,把控學生寫作質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第一、方法導學案,讓學生依據導學案自主學習相關內容。對于基礎的生字、句子自主進行初步識記,有效掌握,標記不懂的知識。第二、教師在課堂上,要創設教學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對于問題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對于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進行點撥、總結歸納[5]。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理想,未來的職業發展。通過學生的熱烈討論,觀察學習對于該課知識的掌握情況,檢查預習效果。
第二、教師要改變過去的教學觀念。要不斷學習最新的教育理論,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應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引領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自主探索,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知識。課堂上要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問題的答案。教師要拓展教學材料,結合網絡上最新的知識,不斷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充裕。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有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也得到了培養。
3.2加強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
加強人文學科的培養,在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中,首先要從思想水平上提高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提高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關注度。就學校而言,應闡明,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并加強該學科的建設。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要改善教學條件,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對于教師,提高對語文教學的認識,積極創新和優化語文教學。學生應改變對漢語教學的誤解,提高對語言學習的興趣,積極地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靈活地改革教學內容,并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對學生的職業發展提出要求,適當調整教學內容,突出學科特點[6]。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實踐,展示他們的人文素養,讓學生認識到人文素質不僅是一種內化的素質和素養,還可以通過行為活動來表達,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辦事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燕紅.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才智,2019(27):179.
[2]牛小紅.淺談中職語文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27):51-52.
[3]黃鑠芬. 指向中職生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的語文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
[4]李慧芳.關于中職語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文學教育(下),2019(05):140-141.
[5]萬曉媛. 中職語文差異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6]孫靜.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1):21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