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超
摘要:西游記大家都和熟悉,講的是唐三藏受唐王旨意,在孫悟空等徒弟的幫助下,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拜佛求經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在吳承恩的筆下個性分明,這不正是我們不同類型的學生的真實寫照嗎!本文將學生和老師與西游記中的人物進行比較,引發教育思考,提醒我們教育者應該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每個學生的才能。
關鍵詞:遠慮 ?目標 ?持之以恒 ?壓力
正文:
提到“西游記”,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我們80后,更是小時候不可磨滅的經典回憶。故事中的人物個性分明:孫悟空的機智勇敢、嫉惡如仇,豬八戒的左右逢源、好吃懶做,沙和尚的老實本分,師傅唐僧的心地善良同時又顯得愚昧迂腐,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在我們學校中不也存在嗎?
唐僧型的老師:老師的本職工作工作是教書育人,在過去都稱之為教書先生。新時代教育的普及化賦予了教師新的使命和責任。從本質上講,教師都想把學生教好,讓他們能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讓他們懂得人生的道理,讓他們將來進入社會能成為國家的棟梁。說實話,當教師不能大富大貴,還十分的辛苦。老師們都明白,當老師就是內心的那份責任,是不管多大困難也要把學生教好的決心。
孫悟空式的學生:在班級里,不乏有孫悟空式的學生,他有自己的目標,而且有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決心。但在當下的學生中確實是屈指可數,這樣的學生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有遠慮,有長遠的計劃。很多學生為什么沒有學習的動力,說白了就是沒有遠慮,沒有生活的壓力。二是抱著目的去訪師,抱著目的去求學。孫悟空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為了學習”長生不老“之術,而現在又有多少學生有這樣的信念?這樣的學生現在已經很少了,而且一年比一年少。我們教師應該盡一切去關心愛護這樣的學生,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豬八戒式的學生:在西游記中,豬八戒就是一個好色而去而且好吃懶做的代表,時刻都動著小心思,歪點子。細想想,我們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學生。要論智商,他們很聰明。但是和其他很多學生一樣,沒有一個遠大的目標,到學校就是混日子。這些其實都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說有的家長不聞不問、聽之任之,有的家長不支持所學的專業而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等等??茖W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人在學習中只有受到適當的壓力和刺激才是最好的狀態。沒有壓力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壓力大了會讓學生精神緊張,嚴重的會導致精神崩潰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對于這樣的學生就需要老師積極的引導,發掘他們的潛力。一要讓他們定好學習目標,二是多和家長溝通,讓他們尊重孩子的選擇并適當的給孩子一些學習的壓力。三是用平時考的好的成績進行激勵,讓他們對自己充滿自信。
沙和尚式的學生:在西游記中,沙僧一直默默的挑著擔,牽著馬,默默的做著那些不起眼的事。班級中也有不少這樣的“沙和尚”,平時寡言少語,跟老師和同學交流比較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陶行知談教育》一書中就說到,教育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學生坐在洋車上,車夫拼命的拉到目的地,學生固然很安逸輕松,但車夫確實很辛苦,但讓學生自己再回來卻是不能的。還有一種是讓學生自己走過去,不清楚的去問警察。學生雖然很辛苦,但卻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路,自然能夠回來。我們老師何嘗不是那個車夫呢?用著一輛洋車拼命的拉學生,恨不得學生一夜之間就能夠將知識點全部掌握,但這是違背教育規律和法則的,還累的自己苦不堪言。對于“沙僧式”的學生,我們教師就要積極的引導,甚至要逼著他們去主動學習,問老師問題,和同學交流。這樣不管將來他們進入高校還是走入社會,都是有益的,不會脫離的父母和老師的幫助而變得手足無措。
“唐僧式”的教師,“孫悟空式”的學生,“豬八戒式”的學生和“沙和尚式”的學生雖然不能代表全部的老師和學生,但絕對是主體。這些都是當代學生所欠缺的。以下給家長一些建議。
1.幫助學生定好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不是他們不想學習,也不是他們沒有能力學,而是他們不知道為什么學,學了之后將來能干什么。甚至有些家長對小孩不抱任何希望,也沒有任何要求。首先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學生,相信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其次,家長要履行自己的職責,幫助學生定好自己的目標,找好自己的定位。
2.定好目標,付諸實踐
再好的目標不去付諸行動就都是空想,永遠不會實現。當然,不同類型的學生所采取的學習方法也有所不同,“孫悟空式”的學生只要稍加點撥就行,不要過多的干涉,讓他們自由發揮自己的能力?!柏i八戒式”的學生要多一些正面的引導,讓他們明白不要浪費自己的天賦。要發掘他們日常的發光點,多鼓勵建立目標和自信,不要讓他們的陋習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對于“沙和尚式”的學生,教師就要在方法上進行區別了。教師要與這一類學生多交流,鼓勵他們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并給予他們學生方法上的指導。
3.持之以恒,不要輕言放棄
毛主席曾經這樣評價過雷鋒同志:“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但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卻很難?!睂W習也是如此,興趣來了,上課認真聽講,作業認真完成,一但碰到困難就打退堂鼓。碰到自己喜歡的科目就認真學習,不喜歡的就得過且過甚至排斥。平時經常開小差,不能約束自己,老師談過話后只能有暫時的效果。這些都是不能持之以恒的事例,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們幫助解決。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句話說的好:“習慣改變命運?!?/p>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談教育》【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