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瑞
摘要: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社會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人際關系已經成為我們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目前,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現狀如何,在人際交往之中存在哪些問題,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又是什么,以及針對當前所面對的人際交往的困境,我們應當如何去改善,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大學生活中應當去面對和解決的。
關鍵詞:人際交往 ?大學生 ?人際交往問題
一、什么是人際交往。
(一)人際交往的概念。
人際交往,又稱人際溝通,是指個體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或肢體動作、表情等表達手段將某種信息傳遞給其他個體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影響。是抽象的人際關系的具體表現形式。社會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產生的心理關系。
(二)人際交往的原則。
盡管人際交往異常復雜,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目的和訴求不盡相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則。心理學家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則:
1、誠實信用原則。這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質,是人們相互信賴和友好交往的基石。朋友之間只有以誠相待,才能夠比較長久地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在與朋友交往中,要取得朋友的信賴,就應言行一致,信守諾言。
2、寬容理解原則。與人交往,誠實信用不可少,但人作為個體,在性格愛好方面存在差異,在思想觀點以及行為上難免存在分歧,容易產生矛盾摩擦。因此,我們不能要求朋友與自己相同,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和經驗去衡量朋友的所作所為,要承認朋友與自己的差別,并能容忍這種差別。我們要理解并寬容朋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3、互相尊重原則。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應尊重別人。尊重別人是做人最起碼的道德,也是友情賴以存在的條件,是搞好朋友關系的基礎。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尊重朋友的尊嚴和人格,尊重朋友的正當權利和意見,尊重朋友的勞動,從各方面平等對待朋友。
4、熱情友善原則。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總是希望得到交往對象的同情、幫助。如果這種幫助得不到滿足,相互間的交往就缺乏吸引力。因此,在與朋友交往中,要注意樂于助人。當朋友需要幫助時,要毫不猶豫地伸出友誼之手,及時地予以幫助 ;當朋友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應予以熱情支持;當朋友經濟上遇到困難時、應量力予以扶助。
(三)人際交往的特點。
1、交往對象的變化。在踏入大學之后,我們脫離了以往生活的環境,在一個更加開放自由的狀態下開始新的學習生活,我們的“朋友圈”開始發生變化。在高中時,朋友的交流往往是基于處于相同的空間位置。高中校園,相對封閉,學生能夠接觸到的人更多是學校里的同學老師,在這種環境下,人際交往相對純潔簡單。到了大學,大學生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加上大學的風氣更加開放自由,因此,大學生的交友范圍往往不限于學校之內,人際交往更加復雜。
2、交往方式的變化。大學生交友的形式開始注重個人內在素質的特征,交往內容也逐漸從活動的外在層面向內在認識和體驗方面發展。他們選擇朋友的標準主要包括: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性格相近,在許多方面能相互理解等。
3、擇友特征的階段性變化。初高中生的人際交往十分簡單純潔。朋友的選擇主要以各類活動為中心,如打籃球,踢足球等,只要能夠玩的開心就是朋友。由于大學生志趣愛好不斷的拓展,內心的豐富使其的交往領域比初高中生廣泛的多,他們在擇友時更注重內在的品質和情趣,更傾向于選擇不同的朋友來滿足自己不同的需要。
二、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因。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不可能與任何人都和諧相處,往往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與他人產生矛盾,這些矛盾嚴重的可能導致人際關系的破裂。如何才能避免人際沖突的發生及人際關系的破裂,是困撓著每一個大學生的現實問題。但在之前,我們需要弄清產生人際沖突的原因。
(一)存在的外因。
影響人際交往的外部因素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個體存在差異。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著不同個性的個體,我們生長成人的環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從小的各類經歷也不盡相同,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這些差異就很容易導致不和諧的人際關系。二是沒有有效的溝通技能。當今大學生無不是一路從高考的獨木橋上拼殺出來,幾乎沒有閑暇的時間和精力用來進行和諧的人際交往,學習交往的技能技巧,因此,我們對造成人際沖突的原因、面對人際沖突的應對方法所知不多,也不知如何處理和解決。三是社會的影響。當今社會發展極快,各類新興事物層出不窮,大學生面臨著多樣化的選擇。在選擇產生分歧,個人利益產生沖突的時候,人際間的沖突就極易發生。
(二)存在的內因。
除了外部因素對人際關系產生的影響。我們自身也存在一些原因影響著我們的人際交往。一是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產生是多方面的。包括自身的物質條件較差,生理缺陷,以及心理落差。比如,以前高中的“學霸”來到大學后,發現周圍全是水平相似,甚至更好的同學,自己反而“泯然眾人”,從而產生強烈的失落感,進而滋生自卑心理。二是自傲心理。當下的大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親人的掌上明珠,多數人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強烈的自我意識會讓人滋生優越的心理體驗,很難與周圍人和睦相處。三是嫉妒心理。嫉妒是指為競爭一定的權益,對應當團結的人懷有的一種冷漠、貶低、排斥、亦是敵視的心理狀態,故一旦放任即可能產生嫉妒心,它讓人感受到難過的滋味,嚴重時,人自然會產生恨的情感。這類情緒體驗,在大學生活中也較為常見,同時對人際交往產生不良的影響。
三、如何進行人際交往。
對我們來說,如何進行人際交往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只有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我們的大學生活才能充實豐富。
(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受到就業壓力及應試教育的影響,只重視文化課的學習,忽視其他方面的素質培養。我們一方面要鍛煉自身的交際能力,善于溝通交流,另一方面要培養自身其他的技能,使自己值得成為他人的朋友。
(二)要積極主動與他人交往。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不能總等著別人接近自己,我們也要主動去接觸他人,結交朋友。只要積極熱情,真誠待人,自然能夠贏得他人的友誼,維持一段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正確處理好競爭合作的關系。競爭與合作是統一的,是相互滲透的,相輔相成的。而且只有正確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才能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因此就要求我們大學生學會在合作競爭,在競爭中合作,以達到雙贏的目的。
(四)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勇于承認錯誤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當人際關系產生障礙的時候,承認自己的錯誤是明智之舉。雖然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自我否定,但是,承認錯誤會使自己產生道德感的滿足;另外,承認自己的錯誤是責任感的表現,對他人也具有心理感召力,在此情境中的人際僵局會因此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