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新
摘要: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給予真誠的關懷和幫助,幫助也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方式。教育的幫助是和諧的、充滿溫情的。教師以自己的經驗和先知,幫助學生進步,這種幫助是真誠的、清澈的、平等的。學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良知的人,得到了教師的無私幫助,對教師是永遠地仰視和感恩,形成一種強大的動力,推動學生往良性的方向不斷發展,從而不斷取得成功。
關鍵詞:幫助;感恩;教育
在學習和生活中,學生必然會遇到困難和挫折,班主任所要做的,就是當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給予及時有效的幫助。幫助是一種教育,班主任作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者、幫助者‘承擔著幫助學生獲取進一步學習和生活的能力的義務,筆者認為,這種幫助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如何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幫助呢?就此,筆者結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加以總結。
一、以日常生活為突破口,提供學生最需要的幫助
掉人水中的人,最需要的是把他救離水面。本校學生大多來自外省的務工者,家長通常無暇
管理自己的孩子,關心孩子的學習,甚至沒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明亮而安靜的學習場所。本人在家訪中發現許多外來務工者居住在昏暗的老房子里,或者家里子女眾多,吵吵鬧鬧,根本無法讓人安靜地學習。我建議他們住校,這樣不但學習環境好,而且一日三餐有保證,保證孩子能安靜地學習。
一個人的變化,往往與他(她)的生活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學生在學習態度上變化也不例外。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妨從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做起,幫助學生消除日常生活中的不利因素給學生學習帶來的消極影響。這樣的幫助一定會起到對改變學生學習態度的強烈催化作用,從而高效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
二、以尊重學生為前提,幫助學生克服各種困難
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從而獲得別人認可的愿望。作為班主任更有責任提供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校內外組織的各項競賽中,我所輔導的學生多次獲獎。這除了學生的天賦、運氣和努力外,還有自己的一份辛勞。面對眾多的,枯燥乏味的讀背資料,學生往往會產生畏難情緒。剛接受任務時的三分熱量,可能馬上會消失殆盡。這就要求班主任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采用“各個擊破”法,也就是把資料分成若干塊,幾天背一塊,然后出一些題目進行抽測,以檢查讀背效果,鼓勵完成好的同學。對于在素質運動會中有特長的學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定期叫他們交一件作品,進行適當的指點和鼓勵。
三、寬容學生,對不同的學生加以不同的幫助
我們的孩子是很容易滿足的。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隨意的話語……卻很可能影響孩子一天,甚至一周、一個月的心情。孩子需要我們的寬容,寬容——在孩子們心里,是最美麗的花朵。可也有許多老師(包括我在內),經常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學生。檢查衛生,專門揀哪里沒打掃干凈,誰負責的;反饋背書情況,總是盯著那幾個沒有完成任務的學生,不背好放學別回家……仿佛自己是一位拯救學生的“天使”,專門為學生的成長服務的,理應從嚴要求。殊不知,這樣的教學生活,老師累,學生也累,且收效甚微。假如我們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及時、敏銳地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一美遮百丑”,寬容地對待學生的不足之處,善意地小心地呵護他們的自尊,及時對癥下藥,那么,學生也也一定會努力地進取,頑強地學習,一天比一天有進步的。
四、給予學生“希望”,讓學生收獲自信與希望
愛因斯坦說過,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對學生來說,教師的鼓勵是一種莫大的心理支撐,是一味興奮劑。教師帶領著學生向著既定目標不懈地堅持,更給予學生學生毅力的榜樣力量。學生的成長正需要教師這種鼓勵和支持。在教學和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我認為在工作中除了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外,還必須用科學的教育手段,細情入微的教育技巧,去感化學生,說服學生,幫助學生,教育學生,使我們的受教育著心甘情愿地接受我們對他們的教育與培養,真正有效地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帶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確,教育意味著真誠的關懷與幫助,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千頭萬緒,我們必須具有愛崗敬業、孜孜以求的奉獻精神,必須具有嚴謹治學,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真正堅持以德治教,發揮人師的師表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勝任班主任工作,圓滿完成班級管理和教育學生的任務。
參考文獻:
[1]陸海富,《談班級管理的藝術》 北方文藝出版社 ?2008。
[2]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漓江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