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要: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外語教學發展的新趨勢, 以多媒體、多視角、多模態的形式開展外語學習得以實現。本文首先解釋了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基本概念,進而闡述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征,最后從角色轉變、基本技能和機遇與挑戰三方面探討計算機輔助教學下高校外語教師應具備的教學素養。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教學、CALL基本技能、教師素養
一、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CALL)的基本概念
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即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是指教師借助于計算機的某些功能來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計算機開始輔助外語教學的時間大概是上個世紀50年代,教師在教的過程中使用計算機展示教學內容,并監控學生對內容所做出的反應是否正確;而學生學習時,也使用計算機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以便直接學習適合自己的課程或查找資料等。自1983年TESOL大會,計算機輔助外語學習(CALL)的表述被采納被逐漸得到廣泛使用。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集成化、智能化、便捷化程度的加深,信息技術運用的普及及其常態化的實現,計算機信息技術不再僅僅承擔輔助工具的任務,還已經成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甚至成為人們精神和意志的構成要素之一。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開始向個性化、整合式學習發展。計算機在外語課堂的普遍使用,外語教學課件種類的不斷豐富,以及教學軟件的日益更新,都表明計算機在外語教學上的作用已經不僅限于輔助的作用,而是從輔助的角色逐漸向教學的中心轉移。這已經成為未來外語教學發展的一個趨勢。
二、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特征
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有著本質的不同。 傳統教學模式側重教師的教,強調通過教師的最佳教學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 而 CALL注重引導學生借助計算機來學習語言,通過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和計算機輔助的有機結合 , 求得最佳學習效果。 由于計算機采用的是多媒體技術 , 而”多媒體技術的關鍵特性包括信息載體的多樣化、交互性和集成性 “三個方面 ( 何高大 , 1 9 9 9: 4 5 ) 。因此 , 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和“參與性”。現今的信息技術有助于實現泛在學習(ubiquitous learning)和個性化學習,信息化教學中的計算機輔助外語學習也具備這些特點。
信息技術的變遷和教學環境的變化使得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在教學模式、教學資源、教學評價上都產生了變化。第一,在教學手段方面,教師不再只有黑板、粉筆和課本,借助計算機為載體,使用包括PPT、投影儀,語音室等將看、聽、說等多種學習手段結合到一起,多感官地調動學生地學習興趣,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第二,教學資源方面,計算機輔助教學實現了外語教學信息量的急速擴大,從傳統的書本、磁帶到光盤、外語學習APP,在線外語課程,開啟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模態教學。網絡搜索引擎賦予學生查閱、搜集外語學習資料的條件,學生成為學習資源的重要建構者。第三,教學評價,傳統課堂上,外語教師往往結合學生課堂表現,通過考試給定綜合評價。而互聯網學習平臺加入到外語教學系統后,教師可以檢查學生日常登錄網站次數,平臺自主學習時長,批改作業來評判分數,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方式。
三、計算機輔助教學下外語教師的教學素養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外語教學的新形勢要求外語教師適時調整和提高,除了掌握傳統教學的基本功外,還要學習使用專門設計的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軟件或課件,利用日常的網絡技術,例如Facebook, Twitter, 微信等豐富課堂。教師還需要具備“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ACK)。美國學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于 2005 年在舒爾曼(Shulman)提出的學科教學知識PCK的基礎上提出的。從2005年開始,國內外學者對TPACK展開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通過研究,大家一致認為對于TPACK的研究將有利于提高教師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教師的TPACK能力是未來教師必備的能力。TPACK 框架包含三個核心要素,即學科內容知識、教學法知識和技術知識;四個復合要素,即學科教學知識、整合技術的學科內容知識、整合技術的教學法知識、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
(二)教師需具備的CALL基本技能
第一,查找,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相關電影文件;第二,評估,觀看視頻確定語言水平是否適宜、內容是否準備、視頻質量是否優良等;第三,選擇,選擇最適合教學需求的文件;第四,分發,選用最佳方式給學生發送視頻文件,包括網絡連接、光盤、本地文件等;第五,整合,圍繞視頻文件內容建構一堂語言課,利用圖像、音頻及文本開展有意義的教學;第六,創造,利用個人創建的圖像、文本和錄音制作視頻;第七,定制,編輯電影文件,對電影旁白進行拓展,為語言水平更高的班級提高更具挑戰的版本;第八,轉換,編輯電影文件,去除音頻,用于閱讀活動;第九,改變用途,將教學材料、媒體或技術略作修改用于多種情境。
(三)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將書本的內容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給學生, 強化學生的視聽效果。外語教學要符合現代教育創新理念,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外語教師要打破傳統教育思維束縛,堅持以學生為本,以知識為質,變革外語語言知識和文化體系,促使外語教學走出傳統課堂,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和資源平等共享。
計算機輔助教學雖然有很多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點, 但它并不是萬能的法寶。 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仍應起主導作用, 計算機并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 它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和工具, 是教師教學活動的補充。而且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上還存在一些誤區:首先, 只是把計算機和多媒體當作普通展示工具,僅僅將其看作另一塊黑板, 只是將教學內容簡單移入。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設計教學模式和教學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有效地組織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活動 , 給予學生較大的自主發展空間,而且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培養他們收集信息進行分析研究、總結、歸納以及、知識遷移的能力 , 使之最終具有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何高大. 現代語言學與外語電化教學原則 [J ] . 外語電化教學,1999, ( 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