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秋玥
摘要:在我國,戲曲藝術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其發展歷程跟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得到較好的發展,更是我國傳統文化中耀眼的明珠。我國的民族聲樂教學隨著社會的發展也越來越重要,也慢慢的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在我國民族傳統聲樂藝術教學的過程中,對傳統的戲曲音樂的借鑒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從我國民族音樂的教學方面入手,對傳統戲曲元素和民族聲樂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并探討了民族聲樂藝術教學中傳統戲曲元素的運用。
關鍵詞:民族聲樂教學;藝術;傳統戲曲元素
高校的民族聲樂教學對于聲樂教學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聲樂教學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之后,才慢慢的形成了獨特的聲樂教學形式。我國地方音樂種類非常豐富,而且還擁有著博大的戲曲音樂寶庫,對于不同民族音樂形式的形成,這些特有的音樂文化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中國民族聲樂教學在這一過程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
一、民族聲樂的教學現狀
(一) 民族聲樂的概念
民族聲樂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是我國重要的文化藝術寶庫。為了對西方音樂和西方聲樂進行更好的區分,由此出現了民族聲樂這個稱謂。隨著西方音樂在上世紀初的引進,這讓我國的聲樂藝術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即西方聲樂藝術帶有西方文化特點;民族聲樂藝術帶有民族文化特征。和其他演唱藝術不同的是,民族聲樂存在民族文化性,民族聲樂的音樂特性在不同民族和時代也是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方法都是多種多樣的。我國在劃分民族聲樂時,主要是從三個方面進行劃分:第一是從民族語言的層面;第二是從唱法審美的層面;第三,從演唱的藝術形式層面,它主要指兩個方面,一個是在表現特色上具有民族風格,另外一個是以吸取等為主的傳統聲樂形式等。
(二) 民族聲樂的特點
我國的傳統聲樂藝術和西方的聲樂藝術有著更為明顯的區別,在初期發展民族聲樂時,并未對演唱者有著過高的聲音效果要求,同時所演唱的作品也沒有非常大的難度,且在那個階段并沒有廣泛地采用西方聲樂的發聲方法。但是對于西方聲樂所具有的理論上的技巧,我國的傳統聲樂就進行了非常好的吸收,后來隨著世界文化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以及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這讓我國民族聲樂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不但對音樂在民族聲樂藝術中的要求進行了強化,同時也更加嚴格地要求演唱者的聲音和技巧。
(三) 民族聲樂的教學現狀
西洋美聲唱法和我國傳統聲樂,對民族聲樂教學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而對于民族聲樂教學而言,要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就非常有必要借鑒兩者的精華,這樣才能將民族聲樂教學更好地進行。但是從我國的教學情況來看,對于民族聲樂的教學形式和內容上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造成學生在對民族聲樂進行演唱的過程中,無法更好的表
二、傳統戲曲元素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一) 傳統戲曲元素熏陶了民族音樂藝術
我國傳統文化有著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傳統的戲曲藝術是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歷史長河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對好的藝術元素進行不斷的吸收和借鑒,這讓其逐漸形成了屬于自己的藝術表現形式。從我國傳統民族聲樂教學方面來講,民族聲樂教學得到了良好的傳承和延續。我國傳統戲曲藝術對民族聲樂教學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且重要的影響。我國傳統戲曲按照聲腔的不同對聲腔進行了分類,而聲腔如果不一樣,劇種和板式也就有著很大的區別,可以看出我國傳統戲曲在對藝術形象和內容進行表達的過程中,并沒有立體化人物的形象,和其有著很大不同的是,我國民族歌劇的工具主要就是音樂,而且可以重復進行使用,進而廣泛流傳。
(二) 演唱技巧的借鑒
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氣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良好地對氣息進行運用,可以讓歌唱藝術變得更加完美。戲曲家在演唱的過程中是以呼吸方式以丹田運氣為主對氣息進行有效的控制。把這種方法運用在民族歌曲中可以讓演唱者輕松很多。在民族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用歌詞的形式表現出具體的音樂,將歌詞當中的內容傳遞給聽眾,從而可以讓聽眾對音樂的藝術表達更好地理解。在我國民族聲樂的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漢語演唱為主,因此對演唱的要求也就更高,部分演唱者在實際進行演唱的過程中,就會出現無法清楚地表達詞語的情況,而這對于聽者而言,就無法理解歌曲當中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感情。研究發現,傳統戲曲當中咬字的技巧,對民族聲樂演唱中的聲母韻母等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發音是否正確受到了字的聲母的影響。如果聲母發音不準確,那就會造成朗讀的過程中出現錯誤,進而造成聽眾對朗讀產生誤解。而韻母和聲母進行比較來看,其發音相對而言靠后比較明顯,如果無法對應發出的韻母聲音和口型,那詞義的表達也會有錯誤出現。這就需要民族聲樂,在演唱過程中對聲母和韻母的發音給予充分的重視,除此之外,我國戲曲在演唱的過程中,也一樣需要注意對其的運用。
(三) 表演方法的借鑒
我國民族聲樂在對傳統戲曲進行借鑒的過程中,就非常有必要借鑒其的舞臺表演方式。在民族聲樂的教學過程中,不但需要演唱者通過聲音的方式表達出來,更需要將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展現出來。戲曲的藝術形式主要是將聲音演唱和形體表演結合,而民族聲樂在演唱的過程中,人性的表達主要是通過人的聲音去展現的,然后將要想表達的感情抒發出來。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歌唱者需要注意自身所用的表情,然后達到面部表情的更加精確,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做到對觀眾的吸引和打動。其次通過運用肢體,也可以將人物進一步地深化。
結論
高校的聲樂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我們在對傳統聲樂文化繼承和發揚的同時,也要對其豐富的藝術營養進行有效的吸收。不但要繼承本民族的演唱藝術,還要科學地吸收西洋美學藝術,讓我國的聲樂藝術更具有民族特色。
參考文獻:
[1]黃慧慧. 民族聲樂對傳統戲曲的繼承與融合[J]. 音樂研究, 2015,(4).
[2]石春軒子. 回歸本真———論當代民族聲樂對戲曲、曲藝的繼承和借鑒[J]. 中國音樂, 2015,(3).
[3]何媛. 戲曲藝術對歌曲創作的影響:高雅藝術大眾化的探索———以戲歌 《槐花幾時開》 為例[J]. 中華文化論壇,2016,(5).
[4]史小亞. 少數民族原生態音樂的原始困境與現代傳承———基于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視角[J]. 貴州民族研究,2015,(6):58-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