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傳華
摘要:科學與人文的分野由來已久,人們主觀的把科學和人文分成兩個極端,二者看似勢同水火其實作為人們了解世界探尋未知的方法,二者總有一些淵源和交點的。但是人們的偏見和陳習使得二者愈發你死我活。這不僅背離了科學與人文的精神本質,更不利于人類對未知的探索。科學與人文互相交融并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截然不同。
一、科學人文爭議起始
科學與人文的口舌紛爭,在歐洲近代歷史上存在已久。1956年,英國著名學者斯諾在《新政治家》雜志上發表了《兩者文化》的一篇短文,這篇短文的本來意圖是站在力求溝通兩種文化的立場上,力促兩者之間的交融。但事與愿違,兩者文化問題的提出卻遭到了力維斯對他的刻薄的反駁,并引發了一場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的程度激烈的科學與人文之間的論戰。
關于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關系早已有了諸多議論,多數人認為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而難以融合,甚至有人認為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還有人認為,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是社會拱門的兩個支柱,由于科學發展過快導致兩根支柱高度差別愈來愈大,導致社會失衡,主張限制自然科學的發展,以維持社會平衡。
二、科技與人文的共同之處
關于人文與科學看似截然不同。實則都貫穿一個中心思想或者說都遵守同一規則:“那就是承認自己的無知”。來自以色列的學者尤瓦爾.赫拉利尖銳的指出來公認的科學革命是在16至17世紀之間,歐洲許多地區在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醫學以及化學的思想都經歷了根本性的變化,由中世紀的觀點轉變為現代科學的基礎,不論是在各個獨立的學科內,更是在對整個宇宙的認知中。與此同時16世紀的歐洲也在進行文藝復興。導致一系列人文社會科學的進步。究其原因此時的歐洲無論是科學革命還是文藝復興都是其思維的轉變。
以前的歐洲多數人們心里的信仰是上帝是神是圣經。人們確信圣經里的東西是絕對正確的。自己對于生活中的問題可以查閱圣經或者找牧師。那些牧師或者圣經中回答不上的問題就沒必要去深究,畢竟上帝不會去關注蜘蛛網的形成。所以那些就算心理對于蜘蛛網的形成感興趣的先進者由于沒有存活環境也紛紛失去了好奇心。所以不管人文還是科學首先第一個革命就是對于自己思維的革命,就是承認自己的無知。這是兩者共同之處,也說明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沒有那么大的差別。
其次兩者之間發展到現在互相影響互相促進。正如《自然辯證法》講的那樣科學主要改變外界的物質世界,而人文科學則主要豐富人的內心精神世界。而外界的文化正式影響自然科學的重要因素。首先文化從影響到一個個科學家開始影響科學的發展,如科學家接受多種文化的熏陶,并在他構造理論時體現其中,不過科學家所抱有的文化背景對科學理論的影響并不一定很大的,其次受不同文化影響的人,或不同文化傳統的人,他們對科學發表意見,提出不同的看法,這些意見與看法當然并不能絕對科學理論的真假,但是一旦其中的一些意見成為社會中的主流看法,他們就很可能絕對什么樣的科學值得研究?什么樣的科學不值得研究?什么樣的科學應當被推廣應用?什么樣的科學應當禁止應用?顯然,這些意見和看法與他們所處的文化背景有很大關系。最后由于經濟利益上或者政治上的目的和社會方面的原因一些科研機構或者一些科技公司為了達到盈利目的或者達到某些政治原因而把資金用于某些科學方面。從而影響到了科學的發展方向。而人文科學無疑對文化背景政治形態方面有重要影響。
三、科學與人文的不同之處
雖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有著共同的思維,二者之間的關系彼此交融,但是兩者之間差別也是不容忽視的。二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在于兩者見對于獲得知識方法上的差異。
首先人文社會科學認為研究人的情感、人的心理體驗、人的各種行為活動,這些現象與人的自由有關。對這些現象的研究不能采用科學的方法,而是要采用所謂的人文方法。人文無法像科學方法一樣,對一般事物作一般性歸納和普遍的限定而只求如實地描寫和理解,它是一種與科學方法絕不相同的方法。人文方法只是“想從現實的個別性方面去說明現實”它認定“這種現實絕不是普遍的,而始終是個別的。而一對個別性進行考察,自然科學概念就必定失去其作用”。
而自然科學所采用的方法從大量的數據研究或者從以前的經驗通過邏輯分析。脫離主觀色彩客觀的分析得出對一般事物作一般性歸納和普遍的限定得出普遍性結論。自然科學努力的使研究系統脫離人的主觀影響把人作為實驗中的一部分一個連接開關。
四、科學與人文爭議的原因簡析
科學與人文的爭執原因除了與社會分工與行業分化、教育的分科化、科學知識的擴張、當前的社會體制。這些原因外,產生分歧更甚由于更深層的社會利益網有關。和自然科學家群體與人文社會科學家群體更為內層的歷史、心理、政治、種族文化背景有關。
五、結論
不管自然科學方法也好人文社會科學方法也罷。只不過是在人類承認自己無知的前提下對于未知事物的探索。人文社會科學方法的主觀色彩得不出普世的規律常常被人攻擊,而自然科學方法以原子統計力學為根據因而只是近似也常常被人詬病。主要是我們以什么樣的眼光去看待這些方法。千萬避免把其中所有奉為瑰寶。使其成為21世紀的新“神學”。
參考文獻:
周家榮.觀念構建: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交融共進的邏輯起點[J].汕頭科技,2007
[以色列]尤瓦爾.赫拉.人類簡史[M].林俊宏.譯.中信集團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