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闖
摘要:在各種對勞動關系進行調整的法律里,在2013年被修改的勞動合同法發揮了極大作用,不但能夠對兩者之間的勞動合同的訂立到終止各種情況進行調整,而且能夠對兩者的權益進行平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用人單位通過對勞動合同法進行規避,從而使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本文針對用人單位規避勞動合同法行為的法律層次進行研究。
關鍵詞: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法律規避
所謂用人單位,指的是通過使用勞動力來進行生產和勞動的單位,在此期間需要支付給勞動者相應報酬。而在各種社會關系中,有一種關系十分常見,那就是勞動者和具體用人單位兩者之間形成的勞動關系。分析各種對法律進行規避的行為,雖然從形式上觀察,這是合乎法律要求的,但從實質上來說,屬于違法行為。它指的是主觀上故意規避法律的各種規定,從而逃避承擔一些法律責任,抑或是令這些責任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的行為。而用人單位便是利用合法行為來規避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從而對勞動者逃避承擔一些法律責任,抑或是令這些責任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的行為。
一、用人單位規避勞動法的意義
所謂違反法律,顧名思義便是做的是事情是法律所禁止的,而規避法律便是盡管未違法,但是將法律意義避開了,也就是說各種對法律進行規避的行為,雖然從形式上觀察,是合乎法律要求的,但從實質上來說,屬于違法行為。分析用人單位對勞動合同法進行規避的行為特點,具體為:
1.1違反誠實守信的原則
當前在各種商品中,勞動力也是一種商品,在其進行等價交換之時必須遵守一個原則,那就是誠實守信。在我國勞動合同法里的第3條提到,必須按照誠實守信、公平合法以及自愿平等這幾項原則來進行勞動合同的訂立。然而當前許多公司想盡各種辦法對自己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進行規避或令法律責任減輕,在進行勞動合同的訂立時,發揮自身優勢規避勞動法,例如以企業發展戰略為名,讓老員工工資減少等,這些都和誠實守信原則背道而馳。
1.2行式合法目的違法
分析規避勞動合同法的各種行為,也許從形式上觀察,它并沒有違法,但是從其目的觀察,它主要是為了對法律責任進行規避,所以從本質上來講屬于違法行為。很多用人單位為了自身利益,會對勞動合同法進行曲解,會規避一些法律責任。
1.3主觀明確
所謂主觀明確,指的是用人單位的規避行為具有十分明確的目的,那就是避免承擔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在法律中找尋漏洞。
1.4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勞動者擁有享受福利、報酬、法定休假等諸多權利,然而部分用人單位為了自身利益,想盡各種方法來逃避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使得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二、用人單位規避勞動法的形勢
2.1濫用勞動派遣
許多時候,用人單位會和派遣公司進行合同的簽訂,領取相應任務,但是勞動者并不知道這個情況,此時雖然員工扔在用人單位進行工作,但是他們的勞動關系已經被轉移,到了派遣公司名下,此時用人單位就不會受到勞動合同法的影響。
2.2隱藏用工
所謂隱藏用工,指的是為了規避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實際用人數量和現象并不一樣。比如來自供應商的職工,當他們被派到超市進行促銷時,因為會穿戴相應超市服裝,所以就變成了超市銷售人員,此時超市擁有用工權利,卻不用形式用工責任,促銷人員的權利行使對象是供應商,然而由于實際工作內容是超市決定的,因此促銷人員所擁有的權利難以施行。
2.3利用關聯公司
這指的是用人單位將和勞動者之間存在的勞動關系和諸多公司聯合,從而達到降低開支以及對責任進行規避的目的,此時勞動者不清楚自身屬于哪個公司,當出現問題后,這些公司可以互相推諉責任,如此勞動者就無法維護自身權利。
2.4包工頭現象
在建筑行業中,當包工頭受到建筑企業派發的任務后,就需要管理工人來展開工作,然而此時因為無法明確工人的勞動關系屬于誰,所以當工人需要所要工資抑或是需要賠償時,就不清楚到底該向誰要。而且若是發生問題,那么不論是包工頭還是建筑企業,都能夠在合同法里發現漏洞,從而規避責任。
2.5勞動雇傭關系
需要明確的是,在雇傭以及勞動關系中,勞動者權利是不一樣的。然而通常情況下很難分清這兩類關系,如果勞動者被企業拖欠工資時,若是和單位之間的關系屬于勞動關系,那么不但能夠獲得工資,還能夠得到補償,而另一種關系則沒有補償。在勞動關系里用人單位不能夠沒有緣故就將勞動關系解除,而另一種關系卻可以,因此當出現問題之時,用人單位為了自身利益而否認勞動關系的幾率很高。
2.6規避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
在勞動合同法中提到只要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超過十年,那么勞動合同便無固定期限,用人單位為了規避這種情況,便會采取多種方式例如先終止合同然后再次將勞動者招聘進來等等,比如2007年七千名華為員工集體辭職事件便屬于這種情況。
三、結論
不論對于勞動者來說,還是對于企業來說,企業規避行為都存在壞處,所以需要從這兩方面來對這一現象進行遏制。
3.1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需要在勞動者入職滿30天后,與其進行書面形式的勞動合同的簽訂,若是后者不愿簽訂,則需將其解聘。在勞動合同中,必須包含用人單位名稱以及勞動者各種信息等必備條款。然后,用人單位需要對勞動者展開入職培訓然后利用勞動者手冊等讓勞動者了解公司的各項制度,保留規章制定流程以及勞動者手冊等書面證明材料。
3.2勞動者
勞動者必須要懂法,能夠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能夠足夠勇敢,當面臨用人單位威脅時不會屈服于惡勢力,例如番禹勝捷消防公司為了達到對勞動合同法進行規避的目的,威脅員工辭職,然后再將其招聘進來,當時公司員工都接受這種做法,使得自身權益受到損害。
參考文獻:
[1]原榮. 用人單位規避勞動法行為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8.
[2]董淳鍔.法律為何被規避[J].人民法治,2018(02):67-70.
[3]史運芳. 勞動合同法中的法律規避[D].山東大學,2012.
[4]付雷. 關于企業規避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問題的案例分析[D].蘭州大學,2010.
[5]張慶華.勞動合同法律規避行為探析[J].科技與法律,2009(02):76-79.
[6]莊曉偉. 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D].上海交通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