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默 翟冉
摘要:語言學在英語教學中扮演極其重要的理論和指導角色,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工作能否順利展開。語境理論作為語用學重要研究對象,在英語教學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覷。語境能在語篇釋義方面為讀者提供諸多線索, 因而高校英語教師有必要運用語境理論去提高學生的語篇閱讀能力、改進學生的閱讀策略和技巧,從而實現學生綜合語用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語境;英語教學;語篇釋義
語用學研究語言的理解與使用,即特定話語在特定情境中的含義,而語言教學的目的則是使二語習得學習者理解并運用該語言。因此,為了有效地開展大學英語教學,高校英語教師有必要能動地將語用學和教學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四項綜合語用技能的習得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其中閱讀技能是二語習得學習者們掌握語言知識、獲取文化信息最便捷有效的途徑。將“交際者如何通過語境來建構、理解和釋義話語”視為研究重心的語用學理所當然地為教學者們提供了諸多思路和策略,促使高校教師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考慮語境因素、進行語境分析,以求提高學習者語篇閱讀能力和英語的綜合語用能力。
波蘭籍語言學家B. Malinowski認為“語言的意義是受環境制約的”,他將制約語言含義的環境歸納為三類:1.語言語境,即語篇內部的語言環境;2.情境語境,即語篇產生時的周圍客觀環境,包括事件的時間、地點、方式、參與者關系等;3.文化語境,即語篇組織者所屬的語言社團的文化背景。因此,本文將探討如何通過分析上述三種語境因素,培養學生對語境的系統性認識,以期協助他們有效地解讀語篇信息。
一.利用語言語境猜測詞義
在語篇閱讀過程中,學習者常常受困于不認識的生詞,認為生詞是阻礙他們理解語篇的最大障礙, 除非通過查字典或者詢問他人等渠道解決生詞問題,否則就止步不前,長此以往,這種糟糕的閱讀策略固化下來,形成難以鏟除的積習,極大地損耗了學生的閱讀自信、破壞了閱讀興趣,費時費力的同時還阻礙了閱讀量的拓展。
針對上述情況,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利用語境線索的導向功能來幫助學生猜測生詞詞義。教師輔以提示,協助學生利用上下文的語境線索尋找與生詞詞義相關聯的詞,同時聯系上下文內容,捋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揣摩其寫作意圖,并最終對生詞的詞義進行合理地猜測。
具體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讀寫教程》第二單元Text A: Swimming Through Fear為例,課文第三段寫道:“I’d decided to climb up to the highest diving board at the pool. I’d hopped from that height, and hit the water with an incredible impact.”該語篇片段中,“impact”對某些同學而言或為生詞,然而根據語義關系我們可以明白無誤地從“diving board、pool、hop、water”此類字眼和上下文背景推斷出作者正在回憶一次失敗的跳水事件,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陰影,由此進一步推斷出從“highest”跳水板一躍而下,撞擊到水面之上必然是伴隨著巨大的“impact沖擊力”的。
二.利用情境語境定位釋義
英語中存在著大量一詞多義的單詞或釋義含糊的表達方式。這使得學生在確立釋義時常常感到無從抉擇,從而影響了學習者對語篇信息的理解。針對此類情形,英語教師同樣可以通過語境線索來幫助學生排除錯誤釋義、選擇符合語篇內容的正確釋義。依然以上述同段語篇為例,在伴隨著巨大的沖擊力撞上水面之后,作者寫道:“The air was ousted from my lungs and I blacked out. The next thing I knew, my brother was pulling my feeble body out of the pool.”在該語篇片段中,“black”是一個多義詞,根據語篇的情境線索可以得知,當下的情境是一次失敗的跳水經歷。在“我”撞擊水面之后,巨大的沖擊力將我肺部的空氣猛然擠壓出來,即造成短暫的窒息,而我虛弱的身軀已經失去自理能力,最終被家人拉出水面。該情境語境能夠激發我們的生活常識,我們腦海中對于跳水事故的認知被調動出來——窒息并喪失自理能力的“我”在事故當下必然是“眼前變黑并昏厥過去”,由此可見“black”在這里應做動詞“變黑”,而詞組“black out”則引申為“昏厥、失去知覺”,如果錯誤地選擇“黑色的,黑色”這一釋義,必將導致語篇解讀失敗。
三.利用文化語境預期語篇內容
在閱讀語篇之前,我們經常會對閱讀內容做一定的預期,這是因為我們認知中和閱讀主題相關的知識被激活了。這些常識或知識儲備能幫助我們對正在進行的閱讀內容進行預設,并在我們遇到閱讀障礙時對語篇內容進行有效地猜測。例如:They invariably bring up the Easter bunny but don’t know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oliday to Christianity. 該句中“Easter bunny”的出現,會即刻讓我們聯想到基督教節日這個主題,于此同時,我們腦海中會閃現出“復活節、彩蛋、基督受難”等諸如此類的字眼,因此即便不認識最后一個單詞“Christianity”,讀者也能通過文化語境提供的線索而猜得八九不離十。
因此,英語教師在教授閱讀理解時,應該告訴學生文化語境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上不但要教授語言知識,還要做文化導入的工作。此外,教師還要督促并鼓勵學生拓展課外閱讀量,中英文皆可,因為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開闊的視野能幫助學生充分利用文化語境、加強對語篇信息的理解。
參考文獻:
1.Jef 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Paul Eric.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M]. 上海: 上海外語教 育出版社,2002.
3.唐宇. 關聯理論語境觀對二語語用能力培養的啟示[J]. 科教文匯,2010(05).
4.周淑萍. 語境研究——傳統與創新[M].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