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顯芬
摘要:區域游戲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一種的教學的輔助活動形式,是對幼兒進行全面和諧發展教育的有效手段。如何在區域游戲中達成有效的教育目標呢?我們應借助幼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以及適當的方式指導來建構積極有效的區域游戲,從而使幼兒在區域游戲中自我完善、自我探索、自我學習、自我發展。
關鍵詞:區域游戲 ?有效
區域游戲是幼兒園普遍采用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是幼兒按自己意愿進行的一種帶有學習性質的活動。如何在區域游戲中促進幼兒主動、和諧的發展?下文我將針對此問題進行闡述
一、區域開展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區域規劃不開放。
在跟蹤區域游戲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園在區域創設上追求動靜交替,在區域之間進行隔斷,并在每個區域間設置人數限制。表面上看似合理,實際幼兒活動受到限制,使區域的空間與材料的投放與幼兒自主的發展脫節,不能有效地支持幼兒活動的開展,難以促進幼兒的發展。
(二)區域選擇不自主。
在區域游戲中,教師過多的干涉,忽視幼兒的自主參與。從區域的設置到區域游戲的參與,再到活動中角色的分配、具體的操作,教師都存在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過多的強調自己的預設而忽略孩子的活動需求。
(三)開展時間不自由。
區域游戲開展的時間不夠充足,教師在這一環節的時間把握上沒有充分考慮幼兒的感受,難以為幼兒的發展創造一個真正自主探究的環境。
(四)幼兒常規不落實。
幼兒雖具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但規則意識還比較淺薄。因此,在活動中繼續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十分必要。
區域材料不豐富。
游戲材料是幼兒區角活動中開展學習的主要載體,不同的材料對幼兒能力的發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豐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支持幼兒活動。
二、有效開展區域游戲的教育策略
(一)開放空間,開展有效的區域游戲
1.區域的融合
幼兒園活動區域的設置上并不是永恒不變的,而是應當順應主題教育活動的需要靈活改變區域的結構和作用。教師在考慮劃分各個區域的同時,也要考慮各活動區之間的融合性。如某大班在安全主題活動的背景下,班級臨時增設了幼兒交通活動區域,教師引導幼兒布置馬路,在游戲中設置交警角色,有幼兒指揮交通、有幼兒對違規司機進行交通知識培訓。當幼兒駕駛自制的各種交通工具行駛在馬路上時,這種從活動需要出發大膽“侵占”集體活動主陣地的區域游戲,刺激幼兒積極參與交通知識的學習,快樂地探索。
2.區域的共享。
區域環境共享往往是在班與班之間相鄰的空間,或某些班級幼兒設置的活動區域。幼兒在互動開放區域環境獲得更多交往的機會,認識的機會,操作的機會,互相學習的機會。
每個班級設置了“共享區域”, 每一個區域環境環境設計融入了老師的智慧,形成自己的特色,每個班級每個年齡段的區域環境有自己吸引幼兒的獨到之處。區域的共享不僅滿足了孩子活動的需要,而且也使大班與中班的幼兒擴大了交往的范圍,獲得了相互分享經驗的機會。
(二)豐富材料,開展有效的區域游戲
1.材料的多樣性
如果區角中提供的材料如果是單一的、一成不變的,幼兒就無法與操作材料產生互動,也無法獲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經驗的積累。如果在活動中提供數量充足的各種材料,不僅可以給幼兒提供較多的選擇機會,并且有效地減少幼兒“無所事事”及相互爭執等現象。“一切皆能美術”,是開展區域不斷驗證的實踐。幼兒嘗試在鍋鏟、雨鞋、紙盤、面具、瓶子、紙盒等各種材料上作畫,讓孩子們的視野更開闊,想象更豐富,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根本意義之所在。
2.材料的層次性
每個幼兒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顧每個層次幼兒,要為不同水平的幼兒提供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如主題活動《我們的城市》,在區角設置了“房屋設計師”這塊內容時,孩子起初僅僅用彩筆設計平面的房子。經過一段時間后,投放了彩泥和瓦楞紙條。這時孩子們又來了興致,他們在瓦楞紙和彩泥進行設計房子。隨著一些廢舊紙盒的投入,幼兒用紙盒制作立體的房屋,而且房屋有單個盒子制成的,也有多個盒子組合的,滿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
(三)落實常規,開展有效的區域游戲
1.規則的制訂
制定規則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活動。為避免出現活動區域一頭熱一頭冷的現象,以及區域游戲本身的內容、活動場地等局限,我們須有計劃地控制每個區域的活動人數。還有包括游戲結束后該怎樣做、如何整理,都須幼兒共同討論制訂。所以我們把這個小難題拋給幼兒,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制訂規則。這樣即付合孩子們活動的需要,也容易記住和自我約束。
2.規則的實施。
制訂好規則后,如何在區域游戲中實施呢?教師為幼兒制作了掛牌和腳印,來幫助幼兒控制各活動區的人數。在操作區中則根據各區域材料性質、活動內容的不同,有選擇性地運用掛牌和鞋印,如積木建筑用鞋印,玩水用掛牌等。這些隱性的、融合在動作中的方式直觀、明確,易于被幼兒接受。
(四)介入指導,開展有效的區域游戲
1.適宜介入。
教師要有目的的觀察,指導,并非讓孩子做到“不亂就行”,教師要有很強的觀察能力,這樣才會發現教育契機,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此外還要給幼兒提出下一步的發展目標,讓幼兒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當然必要時還需要教師做一些記錄,來分析,思考,為下一步的教育做好準備。
2.互動評價。
在新《綱要》精神指引下,我們努力改變評價方式,有效的觀察和記錄為區域評價提供依據。在區域游戲的觀察過程中,記錄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通過拍照的方式快速記錄下幼兒有典型性的行為,借助通訊工具及時評價幼兒的真實表現,比簡單直白的說教更加深入人心。
對于幼兒園區域的創設、指導,沒有統一固定的模式,也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需要每一位老師遵循《指南》理念,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發揮自身的智慧,努力提高區域創設的效度,深入觀察有效指導。盡可能使每一位幼兒在自由、自主、自愿的基礎上獲得良好的學習和發展,讓區域游戲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高述翠.論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教師介入指導的原則與策略[J].華夏教師,2018(11):82-83.
[2]孔繁蔭. 幼兒園開展建構游戲支持性策略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